第三章 學生物理科學興趣培養3(1 / 3)

第三章 學生物理科學興趣培養3

6.誰是偷魚賊

一天,丁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港口,向當地漁民購買了5000噸青魚。為了防止丟失,他親自監督過磅,然後又看著裝上了船,這才放心地起錨開航了。旅途中,他派專人看守盛魚的船艙,以為這樣做,總該萬無一失不會少了吧!這樣,船經過了幾十天的航程,來到了非洲赤道附近的馬加的沙港停泊,準備在那兒將魚脫手賣出去。誰知,一過秤,卻發現青魚少了將近19噸。奇怪!短缺的魚到哪裏去了呢?被偷是不可能的,因為輪船沿途並沒有靠過岸哪!當時,大家都無法揭開這個秘密。

“丁老師,我看準有個高明的偷魚賊,躲在船艙裏,乘他們不注意把魚丟到海裏去了!”小淘氣好像猜著了這個秘密似的說。

小鑽研也感到驚奇,問道:“一個物體有多重就是多重,怎麼會這兒稱稱10斤(1斤=500克)重,到那兒稱稱又隻有9斤多了呢?”

丁老師接著說:“一個物體的質量是不會變的,因為質量就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可重量呢?它是物體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地球對同一物體的吸引力,在地球表麵的不同地方,實際上是不完全相同的。你們知道,地球是什麼形狀嗎?”

“像皮球一樣——圓的!”小淘氣隨口回答說。

“不,我看過一本介紹地球的書,它說地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圓球,在赤道處肚子是挺出來的呢。”小鑽研改正說。

“對,嚴格說來,地球是一個扁橢球體。它的赤道處的半徑是6378千米,如果我們從赤道往兩極去,就將和地心的距離越來越近。從南北極到地心的距離卻隻有6357千米,同赤道相比,竟相差21千米哪!地球對一個物體吸引力的大小,是隨著它離地心距離的大小而變化的。距離近了,吸引力就大些;距離遠了,吸引力就小些。據有關科學家計算,在兩極地區物體的重力,要比赤道附近大053%。如果在南北極稱是1000克重的東西,運到赤道附近時,就隻有9947克了。”丁老師有理有據地說。

稍停了一會兒,丁老師又說:“此外,物體的重量還同地球的自轉速度有很大的關係呢。平時,你們有這樣的體會吧:下雨天,你將張開的雨傘猛地一旋轉,雨水就會向四麵八方飛濺出去。我們站在旋轉著的地球上,為什麼沒有像旋轉傘上的雨水一樣被拋出去呢?這是由於地心吸引力把我們緊緊拉住的緣故。在南北極,基本上不受地球旋轉的影響,所以,那兒的重力最大。在赤道附近,那兒的旋轉速度最大,重力反而要減輕1/191哩。現在,你們能回答誰是偷魚賊了嗎?”

隻見小淘氣忽然站起來,說:“這偷魚賊,原來就是‘地球引力’呀!”

丁老師點點頭,說:“是啊!是‘地球引力’在跟人們開玩笑。5000噸青魚從北極附近運到赤道,重量就要減少19噸哪!”

“如果我們在高空中稱體重,會不會比在平地上輕些呢?”小鑽研提出了問題。

“會的。假如一個人能夠在離地麵6400千米的高空稱體重,本來是60斤(1斤=500克),這時卻隻有15斤了。這是因為,你離地心的距離比在平地上增加了一倍!”丁老師肯定地說。

小鑽研又問:“丁老師,如果我們登上月球,人會不會更輕些了呢?”

“小鑽研想得很深。好,請坐在靠窗的同學拉一下黑簾布。我帶來一部《宇航員登月》的紀錄影片,讓我們來邊放映邊回答小鑽研提出的問題。”丁老師說著,從地上拎起一架小型放映機,放在講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