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生科學興趣培養指導3(2 / 3)

(5)檢測激趣。

適當的測試或競賽可以驅使學生努力克服困難,積極向上,最終獲得優異的成績。對初中生而言,剛接觸新課的學習,外部的刺激往往作用更大。老師、同學、家長對測驗結果的肯定、仰慕或表揚,都會成為強烈的學習推動力。有經驗的《科學》教師常常對學生更多地給予表揚和肯定。教師應學會在信任中寄予期望,在肯定中表示婉惜,這樣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督促學生產生下決心學好《科學》的理智感。將測驗、競賽、提問等手段與教師的期望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明確努力的目標,樹立奮發向上和積極進取的信念,能夠穩定學生的學習動機。

(6)幽默激趣。

幽默是一種特殊情緒的體現,是一種品位素質的展示,它必須建立在成熟閱曆和豐富知識的基礎上。一個人隻有廣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才能做到談資豐富,妙言成趣。知識在於積累,要培養幽默感必須先廣泛涉獵,充實自我,不斷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從名人趣事、影視作品的精華中擷取幽默的寶石。當然在幽默的同時,還應注意在處理不同問題時要把握好靈活性,做到幽默而不落俗套,真正體現幽默的魅力。例如學生在課堂上說話,老師以一句“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的話來警告說話的學生,同學們因為都看了電影《天下無賊》,明白老師的意思,在清脆的笑聲中,所有人停止了小聲說話。這既維護了學生的麵子,也達到了警示的目的,學生樂於接受這樣的批評方式。

發揮情感因素,培養濃厚興趣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具有波動性和感染性。在教學中,教師將情感傳給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產生感染作用和激勵作用,融情於學習之中。同樣,學生良好的情感反饋於教師,教師受到感染,又作用於學生,從而形成師生情意交融的境界。在這種場合,任何因教學引起的心理疲勞和厭倦情緒均不存在,學是一種享受,教同樣是一種享受。事實上,教學過程始終都貫穿著學生的情感活動,而積極的情感,能在教師的培植下轉化為學習的推動力。相反,厭倦學習、對班級集體和任課教師冷漠、對教學內容沒有興趣等消極情感,極易削弱學生的進取心。因此,在《科學》教學中,必須將情感的培養納入教學係統,通過各種途徑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

(1)教學內容中“植入”情感因素。

教師要精心設計,有意識地“植入”情感因素,賦予教學內容情感色彩,從而誘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積極情感,內心產生強烈的反響、同情、激勵、喜悅、驚奇等。由於個人深刻的內心感受,使得所注意的科學現象和記憶、理解的科學知識在這種狀態下變得豐富,學習的效率更高,並形成熱愛學習的積極情感。

(2)增進師生情感,師生共同成長。

學生的學科情感常取決於對任課老師的喜好,古人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在課堂上要對每個學生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並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態度。當學生從教師那裏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內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賴和愛戴。“愛屋及烏”,由喜歡老師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從而愉快接受教師的教誨,並努力將教誨轉化為行動,從而實現教師的期望。例如,通過課下聊天,老師了解到一位學生愛看軍事方麵的書,便與他交流,產生共鳴。他先後三次借書給老師,老師也借給他幾本他沒有的,我們就這樣建立了書友關係,相互督促著看書。他其實是一位特別內向的學生,若不是因為借書這件事,可能老師始終不會注意到他,他也不會對科學課有興趣。但因為有了這樣的接觸,他因為喜歡與筆者溝通,繼而喜歡科學課,也給老師提供了更全麵認識學生的機會,可以說雙方都是受益人。

師生共同成長。通過課下交流,了解了許多學生的不同特色,如聲樂、器樂、繪畫、外文、體育等方麵的特長,以及開朗、內斂、衝動、理智、大方、自私等性格特點。通過課上課下的情感交流,與許多同學建立了良好的師生友情,大大促進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幾率,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3)揭示科學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美感。

璀璨奪目的金剛石、五顏六色的彩虹、載人飛船遨遊太空等等,能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界爭奇鬥豔的物質形態美,並促發他們產生探求科學知識的積極情感。用簡單的科學用語來描述複雜的自然現象,在簡潔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內涵。縝密的科學原理更閃爍著被人類利用的美好前景。會使學生從中獲得美感,滋生出一股駕馭自然的內在力量。

(4)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縮短師生差距。

建構主義提倡一種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它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和灌輸者。在講“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時,筆者提前給學生布置了“讓你感動的生命展示會”的作業,學生通過網絡、圖書、報紙和新聞等,每人介紹一種讓人感動的生命,並說明令人感動的原因。同學們找了很多,如深海動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壓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極動物要經受極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陽光,迎客鬆能在石縫間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的間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極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殘疾人能參加各種運動會等等。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珍惜自己身邊的每一種生命,讓學生看到了生命的頑強,從而鼓舞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強者。在講“生命需要相互關愛”時,學生講出了許多人與動物相互關愛、母與子之間相互關愛的故事,很有教育意義。這種活動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敢於、善於表達的能力。學生相互交流和影響,其教育效果遠遠勝於教師的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