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共52卷,收載藥物1892種,有描繪藥物形態的圖譜1110幅,附載醫方11096個。這部內容豐富的藥物學著作,不僅在中國古代是空前的,在世界古代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它的重大貢獻,首先在於它係統而正確地總結了16世紀以前中國人民長期的藥用經驗和理論知識。李時珍不僅整理了曆代本草所錄的全部藥物1518種,而且還增添了374種,並且對從前未曾敘述過的一些藥物的效用進行了補充敘述。這類藥物竟達1300條以上。其次,《本草綱目》改正了曆代本草著作中的許多錯誤,批判了種種違反科學、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謬說。《本草綱目》的廣博內容,對自然科學的其他學科,如中醫學、生理學、營養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地質學、天文學等多方麵,都有相當的貢獻。16世紀歐洲藥物學著作中的《寇大斯藥物學》以及被譽為“阿拉伯醫師之王”的阿維森納的《醫典》都遠遠地不能和《本草綱目》相比。17世紀後《本草綱目》被陸續譯成各種文字,對世界近代和現代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心靈悟語
李時珍一生艱苦卓絕的實踐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潘季馴治理黃河
潘季馴(1521—1595)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烏程(今吳興)人。是明代著名的水利專家。
嘉靖29年(1550),潘季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九江推官。後來,被破格提升為禦史,旋即又任廣東巡按使,推行均平裏甲法。他到地方任職巡察時,注意百姓疾苦,對危害百姓生活的水旱災害格外關注。他認為百姓衣食多取決土地之利,因土地遭受水旱災害而難得收成,百姓便困窘不堪,輕則流落他鄉,重則賣妻鬻子,鋌而走險,社會也就不安定了,訴訟紛爭,盜賊蜂起,就在所必然了。他平時還注意搜羅百姓以及前人治理水旱災害的經驗,以備急患。
嘉靖44年(1565),他被提升為右僉都禦史,總理河道,他和朱衡一起商量籌劃,開出了一條新河道。隆慶四年(1750),黃河在邳州、睢寧決口,很多人流離失所,他奉朝廷之命前去堵塞河決口處。萬曆五年(1577),黃河又在崔鎮決口,他以右都禦史兼工部左侍郎代為河漕尚書,帶領士兵和百姓修築堤壩,堵塞決口,為了加固堤防,他命人在堤壩的外圍又修建了一道很長的堤壩。他治理黃河,常常親自到各地考察地勢。凡增築設防,置官建閘,以至於木石材料,都加以悉心地籌理。由於長年的奔波,積勞成病。潘季馴先後四任河道總督,對黃河的治理卓有成就。他晚年把自己一生治理黃河的經曆和心得著成《河議辨惑》、《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等書,為後世治理黃河提供了借鑒。
以往治理黃河,大都采用分流的辦法,即將黃河水的一部分引入其他河道,以減緩黃河的水勢,降低災情。潘季馴在治理黃河的過程甲,認真地研究了水流性能和黃河的實際情況,針對黃河含沙量大的特點,認為治理黃河不應該采取“分流”的辦法,分流的辦法隻不過是“就症而措,未得致患之理”。因為采取分流,則水勢必然會減緩,水勢減緩則更有利於泥沙的淤積,泥沙大量淤積則河床增高,水患跟蹤即至。他主張以水治水,因為水勢猛,就可以衝刷河道的淤積泥沙,不斷地衝刷河道就深了。所以他提出一個新辦法,就是加固加高黃河兩岸的堤壩,使黃河水勢迅猛,用水去攻泥沙。他說治河的方法,沒有什麼奇特的竅門,全在“束水歸漕”,而束水的方法,隻在“堅築堤防”。為了禦防河水潰決,他規定要設幾道防線,即築縷堤、遙堤、月堤和格堤四種(縷堤距河近,是第一道防線,縷堤內又築月堤以止水;遙堤離河遠,是第二道防線,格堤在遙堤內,以阻水流)。還規定在伏秋洪水暴漲的時候,要實行“四防”和“二守”。四防是“晝防,夜防,風防,雨防”,二守是“官守”與“民守”。潘季馴“以水治水”,並把防治結合起來,發展了前人治理黃河的經驗。
心靈悟語
“道法自然”、“異曲同工”,潘季馴治理黃河別出心裁的事實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也沒有千古不變的教條,隻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勇於探索,那麼,“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非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狂言誕語。
發展外科學的傑出醫家——陳實功
陳實功(1555—1636)字毓仁,江蘇南通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外科學家,對外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陳實功很小的時候就刻苦學習,他讀了很多醫藥學方麵的書。他對長輩文學家李攀龍關於“醫之內外有別也,治外較難於治內。何者?內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也”的醫學見解很感興趣,他決定探索內科與外科的關係尤其是外科的病理及醫療方法,於是從少年時代起就專門研究外科。40年的探索曆程中,他始終如一,刻苦努力,嚴格要求自己。他強調,無論內科、外科都必須勤讀古代醫學名著,要手不釋卷,熟讀消化,以達到靈活運用並能用其指導醫療實踐而不致發生差錯的目標。同時,他還指出:對當代有名的文學家、哲學家、醫學家新編的醫理、辭說,也必須廣泛參閱,以增長學問和見識,這是做一個好醫生所必備的基本條件。
由於不斷實踐,他在外科理論和外科手術方麵都有獨到之處。晚年的時候,他認為如果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體會留傳下來,可能對後世醫學多少有些補益。於是把外科大小諸症,分門別類地從病理、症狀、治法、典型病理以及藥物的煉製等一一記載下來,為了便於記誦,還編成許多歌訣。在萬曆45年(1617)寫成了《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對大多數的外科疾病都首先綜述各家的病因病理學說,詳述其臨床症狀和特點,論述各種疾病的診斷方法和要領,多指出出現何症為吉,出現何症為逆,出現何種症象為死候。然後介紹各種治療方法、方劑或手術的適應症、禁忌症;指出何症宜內治,何症應外治,哪些病要進行外科手術方可治愈,並且大都附錄了自己成功或失敗治療的病案。全書組織嚴密,科學性較強,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對外科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陳實功除了理論方麵的貢獻外,對外科疾病的認識和外科手術的創造也有獨到之處。例如:他把鶴膝風(類似膝關節結核)附於骨疽(類似骨結核)條下,以充分的論據指出二者類同的症候,相似的愈後,有區別的診斷要領和基本一致的治療方法。他正確指出內服藥和外用膏帖隻有漸漸取效,沒有成效,就會造成痼疾。他承認自己還不能很快治愈這種骨關節結核病變的客觀事實,顯示了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關於闌尾炎,雖然《內經》和漢代張仲景已早有認識,也創造了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對闌尾炎發病的誘因和病機等還缺乏係統的認識。陳實功總結自己的臨床觀察所見,指出了闌尾炎的誘因和病機。他認為,男子暴急奔走,影響腸胃的消化轉送功能,造成腸胃出血,濁氣壅塞腸胃,容易發生闌尾炎;婦人產後體虛多臥,不能坐起活動,造成腸胃功能失調,也容易導致闌尾炎;饑餓、過飽、酒醉、飲食生冷、擔負重物,都容易導致闌尾炎。他在《外科正宗》中所繪製的腸癰圖,所標明的體表部位是很精確的。按其繪圖測量,其部位在麥氏點和蘭氏點之間。這說明他觀察病人是非常細致的,洞察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也是十分驚人的。
在內外科的關係上,陳實功強調外科醫生不僅要掌握外科治療技術,同時也要掌握內科知識。在護理方麵,他強調要注意病人的飲食營養,反對無原則的飲食禁忌。他認為前代有些醫家不分青紅皂白,隻要是創傷、瘡瘍,就要病人忌食雞、鴨、魚、肉等,這不但妨礙了病人的營養吸收,也降低了病人抗禦外傷、修複瘡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