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3)

“魯山先生雅鑒:聞君有圍棋,若此情屬實,能否借給我一用。如方便,請至我處一敘。”署名陳毅。鄒魯山異常激動,當即回答:“陳軍長軍務繁忙,賜書一介布衣,邀鄉間野士至虎帳一敘……”稍有思考,又說:“哦,我想陳軍長與我素不相識,從何敘起?一定有抗日大事相議,我當盡早去拜會。”張劍秋同誌當即補充說:“鄒先生真是大才,很快領會了陳軍長的意圖。”

一個月後,鄒魯山便隨張劍秋來到了軍部。陳毅同誌聞訊出迎,邀請入室。魯山見陳軍長的豪爽氣度頓生敬意,忙謙遜地說:魯山鄉野之人,有辱大駕屈就。呈上一副較好的圍棋,聊供將軍消遣。”陳毅見他過於拘謹,便哈哈一笑說:“鄒先生出身於書香門第,定是高手。來,咱們先幹一仗!”爽朗的笑聲,坦誠的態度,好似故友重逢,一下子縮短了許多距離。

晚飯後,陳毅便與鄒魯山促膝長談。從當前國難談到將來美好前景;從毛澤東的持久戰的戰略思想到實行減租減息的當務之急。鄒魯山聽得非常入神,連聲稱讚:“全麵精辟,前無古人,治了我的急性病。”兩人越談越投機,直到深夜方息。

1942年4月21日,於大顧莊正式成立射陽縣。同年10月,陳毅同誌根據鄒魯山的一貫表現和工作能力,推薦他為首屆參議長,士紳們一致讚同。鄒魯山從此工作更加積極,他家幾乎成了接待站,經常有人住在他家,短則一兩天,長則兩三個月。由於開支過大,不幾年就將田產賣去了大半,生活趨於拮據,但對來往同誌依舊十分熱情。

1942年冬末,陳毅率軍部向盱眙縣黃花塘轉移。臨行之前,陳毅與張茜商量如何安置出生四五個月的小男孩的問題。隨軍轉移吧,一路上多有不便;找當地老鄉撫養吧,誰肯承擔麻煩,冒此風險?想來想去,想到了鄒魯山。於是陳毅便向他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鄒魯山毫不猶豫,當即表態說:“軍長及夫人敢將愛子托付,這是對我高度信任,就是肝腦塗地,也在所不辭。”張茜收拾好孩子衣物,用包被裹好孩子,流著惜別的眼淚送給鄒魯山。鄒魯山輕輕接過孩子,說:“請放心,隻要我在,一定保證孩子安全。”

第二天上午,鄒魯山把孩子(當時小名小虎、又稱小絝子,即今陳昊蘇同誌)抱回家。鄒母知道了很不高興,責備魯山說:“你有好多侄子,隨便過繼一個都可以嘛,何必抱人家的?”魯山說:“何必過繼傷了他們的感情。我特地抱個嬰兒,養大了也是一樣啊。”就這樣,他瞞過了親人及鄰裏,到了晚上夜深人靜時才將真情告訴了他妻子。她聽了憂慮地說:“這擔子比泰山還重呀,孩子有個三長兩短,如何向陳軍長夫婦交代?”魯山說:“不要怕,隻有我們兩個人知道,絕對保密。你得為我多負擔繁重的撫養任務。”他妻子點頭承諾。從此,為掩人耳目起名“小壓子”。魯山借口孩子膽小,發現有鬼子掃蕩立即報信。為避開敵人掃蕩,他不顧自家孩子,先將“小壓子”藏到蘆溝、墳場。一有感冒腦熱,魯山夫婦日夜守護,請醫喂藥。“小壓子”患過猩紅熱病。魯山夫婦更是倍加照顧,到處求醫買藥,花了許多財物,終於治好,魯山夫婦倆為此喜不自勝。

1943年端陽節前一天,陳毅派人將小虎從魯山家接回黃花塘。臨行時魯山夫婦依依不舍。魯山的三個女兒忽然不見相處很親熱的“小弟弟”,與父母纏蠻數日,直到得知孩子安全到達,才將真相告訴三姐妹。

1979年9月,當年的“小壓子”陳昊蘇同誌還從北京專程來阜寧看望了兩位老人。

51.張愛萍誠招天下將

張愛萍是一名高級將領,也是戎馬一生,手不釋卷的儒將。他不單足智多謀,膽識過人,而且非常注重感情,團結人,信任人,重求信義。他篤信“天下之事,成於同,而敗於異”。抗日戰爭初期,他同周恩來同誌一起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做統戰工作,當時周總理親自贈給他宋代程頤說的一句話,叫做“以誠待人者,亦以誠而應”。他堅信不移,並經常以此教育和影響自己的下屬。正因為他具有這些寶貴的品質,所以,在頻繁的戎馬爭戰中,他與同事精誠團結,克服了無數困難,為黨和人民屢建奇功。

在中國人民海軍建軍史上,就記載了他以“誠招天下將”的這樣一段曆史佳話。

1949年初,黨中央發出:“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命華東軍“著即組建海軍,務必於49年底以前能夠配合陸軍解放台灣。任張愛萍為華東海軍司令員兼政委,著手組建人民海軍。要在一年時間內,完成組建海軍伍務談何容易。一無完整戰艦,二無海軍海上作戰指揮人員,以及駕駛艦船,諳熟海軍技術人才。從陸軍選調上來的兵源,也是未見過海的“旱鴨子”。按照慣例,訓練一個航海官需六到九年,一個艦上操作兵需二到三年正規訓練。

麵對這種情況,怎麼辦?張愛萍采取一個大膽的辦法:“招賢納士”。即從原國民黨海軍人員中,廣羅人才。當時,要做出這樣的決定,要拿出很大的勇氣。有人對這個辦法有很大顧慮,認為靠不住。可張愛萍認為,在他們這些人中有不少人,當初投筆從戎,獻身海軍事業,並不完全為一黨一派的私利,而為了抵禦外侮,保衛國家免受帝國主義的欺負。在建設強大的海軍問題上,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他的想法得到上級肯定之後,立即在全國沿海各大城市設立了招羅原海軍人員的登記處。通告一經發出,原國民黨海軍一大批重要骨幹聞訊應召,應驗了張愛萍的想法。在登記名單上,除一般人員外,還出現了原海軍高級將領:曾以鼎中將、周應聰少將、曾國晟(shèng)少將等名字,真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徐時輔是一位知識淵博,海軍事業的匡世之才,但他又是國民黨最高當局的一名親信,擔任過國民黨海軍司令部辦公廳副主任,是國民黨海軍司令的把兄弟,蔣介石親自接見他、並授給他“中正獎”。開始時,徐時輔自己有顧慮,怕不被接納,在我軍當時也有人說:像他這樣的人,能誠心為建設海軍服務嗎?張愛萍卻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解放前夕,在國民黨逃往台灣的關鍵時刻,他聽從了我地下工作者的勸告,沒有跟著走,而受到通緝,說明他有愛國心,我們有共同願望,不能拒之門外。”於是張愛萍親自接見徐時輔,作了徹夜長談,麵對這位海軍全才,懇切地對他說:“歡迎你參加人民海軍,建設海軍,我們沒有經驗。希望你真誠合作……”。徐時輔被張愛萍寬厚待人,赤誠相見感動得熱淚橫流,當即表示願意參加人民海軍,貢獻力量。自此以後,張愛萍吸收他參加海軍建設的重要會議,任他為華東海軍訓練處副處長,放手使用,充分信任。使徐時輔終生難忘的是1949年8月份,張愛萍與徐時輔,及其他國民黨原海軍高級將領一起被毛澤東接見,並合影留念。徐時輔那時34歲,還沒有與在北京的未婚妻完婚,張愛萍便催促他盡早去北京完婚。徐時輔愛人的父親是偽國大代表。有人說:“隻他本人就夠複雜了,還有這麼一個老丈人,張司令何必這麼張羅呢?以後怎麼說得清?”張愛萍非但沒有接受好心勸告,還親自在北京為徐時輔主持了婚禮。婚禮上,張愛萍祝詞說:“祝你們幸福,共同進步!”張愛萍就是這樣帶著共產黨人的赤誠,走進了徐時輔的心扉。張愛萍對徐時輔的並非出自一般關懷而已,而是出自真心誠意,在他親手製定的人民海軍建軍原則上,是這樣寫的: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人民解放軍陸軍為基礎,團結原海軍人員,共同建設人民海軍。徐時輔被黨的政策感召了,也被張愛萍人格力量震撼了,他說:“我要以心換心,把我的全部才華奉獻給新中國的海軍事業”。自此以後,徐時輔夜以繼日的工作。華東海軍部隊根據徐時輔製定的計劃,僅僅用了三個月,就把一批批“旱鴨子”訓練成初步懂得海軍知識和操作技術的海軍人員,與經過學習思想麵貌煥然一新的原海軍人員,聯袂登上了艦艇。不久,一支用多艘艦組成的人民海軍,突然出現在東海洋麵。人民海軍剛剛誕生就威鎮海疆,使敵人聞聲喪膽。先後配合人民解放軍陸軍部隊解放了灘滸島、嵊泗島、舟山群島及一江山島;一舉擊沉了國民黨主力艦“太平號”巡洋艦。徐時輔為新中國海軍事業的初創,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張愛萍在創建中國人民海軍過程中,以“誠招天下將”,也與原國民黨海軍人員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革命情誼。在“文化大革命”中,徐時輔等人也受到了衝擊,張愛萍不顧身家性命,背著“招降納叛”的重壓,出具證明:“工作是我要他們做的,有問題找我好了。”後來,海峽對岸經常傳來原國民黨當年把兄弟飛黃騰達的消息,但徐時輔始終不悔。每談到張愛萍,他老人家用手抹著淚說:“人生難得一知己啊!”他與張愛萍在共同的事業中,結成了患難之交。

52.許光達對妻子的忠信之戀

許光達原是中共八大中央委員,國防部副部長兼裝甲兵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十位大將之一。

許光達一生光明磊落,正直誠實。他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建國初期,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大將軍銜,可他看到有好多資曆比自己深,貢獻比自己大的同誌都沒有授予大將軍銜,感到受之有愧,心裏很不安,真誠地要求降為上將,中央軍委沒有同意,他又再次要求降低行政一級,被軍委批準了。這就是我國十員大將軍,其他九員大將都是四級,唯獨許光達是行政五級的原因。他不僅是叱吒風雲的軍事家,國家高級領導人,而且是患難心不移、富貴情不變的愛妻楷模。他認為‘糟糠之妻不下堂’,這是做人的起碼美德,他一生對妻子的忠信之戀,表現出老一輩革命家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許光達對他妻子鄒靖華忠信不渝的愛情是帶有傳奇色彩,感人至深的。

許光達原名許德華,1908年11月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的一戶貧苦的農民家裏。他七歲就開始放牛,無錢上學。但他非常想上學念書,常常站在學堂窗下偷聽老師講課。因此教書先生鄒希魯非常喜愛他,免費讓他上學。1921年,許光達考入長沙師範,鄒希魯出調到師範任教。在許光達14歲那年,長沙遭到大旱災,鄒希魯的妻子因生活所迫,悲痛自盡。鄒希魯決定把九歲的二女兒鄒靖華,小名桃妹子,許配給得意學生許德華。許家十分同情鄒家的不幸,就訂下了這門親事。

1925年5月,許光達在長沙師範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次年,他被黃埔軍校錄取。1927年9月,許光達隨南昌起義部隊到了三河壩,在殊死戰鬥中他負了重傷,被安置在茂之前村養傷。房東姓孫,是村裏的黨員,房東有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兒,是赤衛隊員,叫翠花。她美麗、溫柔、朝氣蓬勃。她對許光達照顧得無微不至,盡心盡力,漸漸地愛上了許光達。其實許光達也早已覺察出她內心的秘密,他對翠花也頗有好感。孫大媽也很喜歡許光達,便替女兒向許光達提了親。可是桃妹子的影子總在許光達的眼前晃動,就告訴孫大媽自己已經定了親,翠花知道了這件事,雖然心裏十分難過,但仍然很眷戀他。後來,翠花的父親出賣了許德華,翠花和孫大媽在危機之中把他轉移到密林深處。當敵人走進遊擊隊的包圍時,翠花親手用槍打死了叛徒爹爹。許德華更加敬佩翠花,但他想起了桃妹子,就離開翠花找部隊去了。

他幾經輾轉,在安徽壽縣找到了黨組織。後來經領導批準回家探親,並和桃妹子完了婚。當時許德華並不想完婚,他怕連累了桃妹子。父親卻想用結婚拴住兒子。婚後,桃妹子並不知道他是共產黨員,但他了解到桃妹子是擁護共產黨的,就向妻子介紹了自己在外麵的見聞,妻子聽得入了迷,更加愛上了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丈夫。婚後才十天,由於叛徒出賣,他不得不離開桃妹子時,妻子才驚恐地知道他是共產黨。臨別之時,妻子哽咽地說道:“你走的路對,不打倒這些壞蛋,就沒有咱窮人的活路”。“你快走吧,走得越遠越好,我等著你……””許德華說:“你要多保重,我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