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 / 3)

(3)罰了又賞要不得。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真正知道自己錯之所在。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父母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用錢物或食品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係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教育孩子的方法

當然,麵對違反紀律的孩子,懲罰不是主要手段。要教育好違反紀律的孩子,要做到以下三點:

(1)用平常心看待違反紀律的孩子。好動、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思維簡單、目光短淺、衝動、單純、善良是孩子的特點。孩子的個性特點決定了他們看問題比較簡單,做事情不會深思熟慮、縱橫衡量。在一定外界因素的刺激下,他們會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草率的、不合規定的行動來,這就是違紀。所以孩子在學校違反紀律是很普遍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2)用正確的方式教育違反紀律的孩子。當孩子違反紀律的時候,如果我們能用平常心來看待,冷靜下來,細心分析,我們就能采取適當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情況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但不管采取什麼方式,我們都要做到盡量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盡量保存孩子的顏麵。如果不這樣,而采取諷刺、挖苦、體罰,或者讓孩子當眾出醜等方式來處理的話,那非但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嚴重的還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破摔。如果真是這樣話,那這一個孩子也就完了。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壞孩子也是教出來的。隻不過好孩子是用正確的方式教出來的,而壞孩子是用不適當的方式教出來的罷了。孩子違反紀律,大部分都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生的,可能是因為一時的貪玩、一時的衝動造成的。孩子違紀以後,他們自己也會有一個內省的過程。在他們自我反省的基礎上,父母如果能夠因勢利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們都是能夠接受教育、改正錯誤的。如果采取極端的做法,讓孩子在眾目睽睽之下檢討或示眾,那隻會嚴重打擊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在眾人麵前給他貼上一個壞孩子的標簽,讓他承受過重的心理負擔,這樣會讓他信心全無、一蹶不振,或者破罐破摔、變本加厲。

(3)用耐心、恒心轉化違反紀律的孩子。孩子的天性決定了孩子是會違反紀律的。孩子違反紀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違反紀律後我們采取不適當的方式教出壞孩子來了。所以,當孩子違反紀律時,在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上一定要深思熟慮,而不能草率、衝動。孩子違紀具有反複性的特點,這一次違紀,教育好了,下次他還是有可能違紀。父母不能指望通過一兩次的教育,就可以一勞永逸,從此孩子就不會再違紀了,這是不現實的。要真正轉化違反紀律的孩子,教育好孩子,就要求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持之以恒地關注孩子、教育孩子,對孩子反複違紀也要不厭其煩,和風細雨。充分尊重違紀的孩子,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隻要有耐心和恒心,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孩子違反了紀律並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事情,作為父母要正確對待違反紀律的孩子。

(4)培養良好的作息製度。教孩子遵守紀律,最實效的方法就是將其融於生活的各個方麵。培著孩子良好的作息製度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隻是從這些小的規定作起,才能使孩子的紀律意識得到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