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在上海任市長時,他的小妹重坤想報考工農速成學校,因她文化底子差,想讓陳毅寫個條子,跟有關方麵打個招呼。小妹三番五次地請求,他就是不寫。他耐心地對妹妹說:
“速成學校是為解放區的幹部辦的,他們有功勞,但缺少文化,如今是為了工作才讀書。你沒有功勞,沒有資格去,你還是去參加招工考試吧!”
小妹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見,第二天便跑到上海製造局路考點報考,結果被上海衛生人員培訓班錄取。一年後,當上了“白衣戰士”。
兩年以後,軍政大學在上海招生,重坤對大學生非常羨慕,再次要二哥幫忙寫張條子,讓她去試試,陳毅嚴肅地說:
“我沒有這個權利,這個條子我不寫。你要讀書,我同意,你可上夜校嘛!”
重坤又愉快地聽了二哥的教導上了夜校。
52.劉伯承賠碗
劉伯承早年參加革命時,曾參加領導了滬州順慶起義、南昌起義;在紅軍長征和抗日戰爭中,曾率部智取遵義城、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挺進太行山、參加過“百團大戰”;在解放戰爭中為新中國建立立下過不朽的功勳。
劉伯承在革命戰爭中,是位叱吒風雲的戰將,在日常生活中又是位體恤民情,維護革命紀律的模範。
1947年盛夏的一天中午,劉伯承的兒子劉太行和房東大嫂的兒子,一起坐在門前樹蔭下吃午飯。正吃著飯時,小太行不小心把那個孩子的飯碗碰落到地上,碗被打碎了。小太行嚇壞了,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汪榮華。
汪榮華連忙端著一個花瓷碗,拉著小太行,來到房東家裏。一進門,趕忙讓兒子賠禮道歉。然後對房東說:
“大嫂,這碗賠給你。”
那大嫂一聽,忙推辭說:
“嗨,一隻破碗打了有什麼關係,還賠個啥?”
“這是咱部隊的紀律。”汪榮華說,“如果你不收下,老劉回來會批評我和太行的。”
房東大嫂隻好把碗收下來。可等把她們母子倆送走以後,又覺得不該收這個碗。於是,硬是把花瓷碗送了回去。
過了幾天,劉伯承從前線回來,聽說這件事心裏很不安。又親自拿著花瓷碗,拉著小太行來到房東家,親切地說:
“大嫂,損壞東西要賠償,這是我們解放軍的紀律。你不收下這碗,不是讓我們違犯紀律嗎?”
房東大嫂非常不情願地接過碗,感激地說:
“兒子打個碗,做娘的來送,當司令的爹也來賠,俺祖祖輩輩還從沒聽說過這樣的事哩!”
俗話說,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太陽的光輝。劉伯承賠碗雖說是一件小事,卻反映出他自覺遵守群眾紀律的高貴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