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自覺紀律教育的故事21(1 / 2)

第二章學生自覺紀律教育的故事21

51.陳毅律己寬人

陳毅(1901—1972),四川樂至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曾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等職。

1954年,在黨的七屆四中全會上,揭露了饒漱石的問題,開展了對饒漱石的鬥爭。當時,黨中央決定由鄧小平、陳毅、譚震林主持饒漱石問題座談會。

在對饒漱石的鬥爭中,陳毅充分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品質,尤其在對待饒漱石排擠、打擊他的問題上,更顯出了他的光明磊落和博大胸襟,顯示了他嚴格要求自己的崇高形象。

早在1943年,權欲熏心的饒漱石,在黃花塘發動突然襲擊,鬥爭陳毅,對陳毅進行了莫須有的誣陷,使陳毅被迫離開了新四軍。

陳毅到延安後,在黨中央和毛主席身邊,他更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鮮明的黨性原則。當毛澤東要他不談黃花塘問題時,他即以大局為重,不計個人利害得失,一句也不說。

後來,真相大白。饒漱石當時鬥爭陳毅、趕走陳毅的黃花塘事件,完全是為篡奪新四軍領導權而搞的陰謀詭計。但是,陳毅在這個問題上,一方麵,嚴格要求自己,更多的讓自己和同誌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另一方麵,對自己所受的打擊,卻顯示了寬廣的胸襟。每次會議,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他總是說:“在這個問題上,我應該痛切地反省。不能因為饒漱石的陰謀被揭穿了,就把自己的缺點掩蓋了。為什麼饒漱石能製造出這個事件?為什麼有的多年在一起工作的老同誌,會受饒漱石的利用?我個人也有引以為戒的地方。”

在貫徹七屆四中全會的決議,開展對饒漱石的鬥爭中,陳毅從不認為自己一貫正確,總是多講自己的弱點和缺點,從不因為受過饒漱石的打擊和排擠而為自己出氣,而是從中認真汲取應有的教訓。他總是說:“我對饒漱石也不是一下子就清楚了的。”

陳毅就是以如此寬大的胸懷,以嚴於律己的模範行動,引導大家正確對待黨內鬥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從而增強黨性,增強黨的團結。

陳毅不僅在政治上胸懷坦蕩,嚴於律己,在生活中也克己奉公,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從不利用手中的職權假公濟私。

解放後,陳毅的父母回四川老家安家時,他因工作忙,不能親自去送,他對組織上派去陪送的同誌提出“約法三章”:

一、把兩位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不要驚動省委;

二、找普通民房住,不得向機關要房子。

三、安家事宜自己解決。

遵照陳毅的意見,陪同的同誌幫著租了三間普通民房,親屬們幫助清掃了一下,就把老人安置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