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走出迷茫心理4(1 / 2)

第二章走出迷茫心理4

4.保持“空杯”心態

每一個人要想應對時代和環境的變化,須隨需應變。以變應變,要求我們具有空杯心態。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提升能力,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故步自封。

空杯就是要把自己“當人看”。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也許你在某個行業已經滿腹經綸並十分成功,也許你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技能,但是對於新的環境、新的政策、新的對手,你仍然沒有任何特別。你需要用空杯的心態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現在的、別人的、正確的、優秀的東西。如果你不去領悟,不去感受,不去學習,仍然高枕無憂地躺在過去成功的經驗之上,那將是很可怕的結局。

學習“空杯”

曾子曰:“將三省吾身”。生活中還流行著一句充滿智慧的哲言:“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很重要,認清自己是非常困難的,否定自己更是難上加難。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誠、需要膽魄,需要真正的空杯心態,隻有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相傳在很遠的古代,知了是不會飛的。一天,它看見一隻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十分羨慕。它就請大雁教它學飛。大雁高興地答應了。

學飛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跑東竄西,學得很不認真。大雁給它講怎樣飛,它聽了幾句,就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大雁讓它多試著飛一飛,它隻飛了幾次,就自滿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飛,可是,它撲騰著翅膀,怎麼也飛不高。

這時候,知了望著大雁在萬裏長空飛翔,十分懊悔自己當初太自滿,沒有努力練習。可是,已經晚了,它隻好歎息道:遲了!遲了!

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這樣的“知了”,就有多少這樣的“遲了”。

空杯心態就是隨時對自己擁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重整,空過時的,給新知識、新能力的進入留出空間,讓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總是最新;永遠不自滿,永遠在學習,永遠在進步,永遠保持身心的活力。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過程,最讓人沉醉,因為這個過程,充滿了新奇和挑戰,空杯心態將使你的人生不斷漸入佳境。

昨天正確的東西,今天不見得正確;上一次成功的路徑和方法,可能會成為這一次失敗的原因。不論組織還是個人,不犯錯誤都是美好的願望,犯錯誤才是客觀的現實。受到批評要警惕、警醒,得到讚揚更要警惕、警醒。在鮮花和掌聲麵前,看到差距;在困難和挫折麵前,不失信心。這便是成熟和進步,這便是空杯心態。

“人要有空杯心態,讓自己從學徒的心態開始前行”。如果總是守著自己的半桶水,晃呀晃的,就會陷入孤芳自賞、敝帚自珍的封閉境地,就會成為孤陋寡聞、不思進取的井底之蛙。保持空杯心態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杯子裏原來的水給倒掉。人的大腦就如同電腦一樣,隻有不斷刪除那些過時的知識和經驗,我們才能不斷接受新的東西。否則,你內存有限的大腦和心靈就會被一些無用的垃圾塞滿而死機。

空杯就是經常給自己的心智洗澡。文韜武略的商湯王在他的洗澡盆上寫了九個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時候,外洗身,內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後“身心舒暢。”我們現在洗澡,隻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時候,還怨這個恨那個。真正的洗澡,應該是外洗身,內洗心,把外在和內在的過時的東西、心靈的雜草、大腦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心洗得幹幹淨淨,清清爽爽。

做人就像一隻杯子,你不停的往杯子裏倒水,杯子的容量有限,如果你不把杯子裏的水倒出來,水就會溢出來。人的思想就像隻杯子,裝滿了知識和想法,假如你想要學得到更多的東西,就必須先把自已手中的那半杯水倒掉,真心的用一個屬於自己的空杯,然後才能夠真真正正的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你不拋棄舊的觀念,就無法接受新的東西,所以,做人要空杯一切。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現象:如果一個杯子有些渾水,不管加多少純淨水,仍然渾濁;但若是一個空杯,不論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終清澈如一。請時常清空我們杯中的水,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麵對新事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資,”學習善者,可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學習不善者可以以此為鑒,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提升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