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會懂理、懂事8(2 / 2)

不過忍也要有個適度。要因人因事而定度,千萬不要忍過了頭金變成鐵。無限度的忍是軟弱的表現,更是喪失尊嚴的象征。人失尊嚴有如行屍走肉。所以一定要量力而為把握尺度,才能百忍成金。

忍耐是製勝的法寶

做人凡堅忍者,必成大事。堅忍是一種明退暗進,更是一種蓄勢待發。今天的堅忍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成功。忍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忍”字就是“心”上麵加一把“刀”。我國有句古話,叫“忍得一時之氣,可消百日之憂”,又有句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講的都是忍耐和忍辱的道理。忍辱貌似屈辱、怯懦,但與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懂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而忍耐則是我們製勝的法寶。

忍耐是一種磨礪,是一種意誌力的體現,是人與環境、事物對抗的心理因素、物質因素的總和。兩軍對陣勇者勝,兩軍相持久者勝。堅忍是一種明退暗進,更是一種蓄勢待發。忍耐的極點便是柳暗花明。今天短暫的忍耐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成功。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自汙事敵,最後終於複國報仇就是一個最好注解。自古以來,“慷慨赴死易”而“從容就義難”。有的時候,堅持活著比選擇死亡需要有更大的勇氣。“忍人所難忍,才能成人所難成;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成人所不能成。”

忍而有度,人不可以有傲氣,但絕對不可以沒有傲骨!忍則亂而大壞,壞之極而發散,散將至人蹉跎,蹉跎蹉跎,銳氣盡銷之,先容後殘,乃正忍,“忍”是一種高深的修養,是思想的最高境界。“忍”,他就是一個字。

勾踐,能忍人之所不能忍,這種忍性是成大事具備的。

勾踐作為奴隸常常笑。不管是當眾跪在吳王闔閭墓前,叩頭叩得滿麵是血;不管是身為奴隸,為吳王拉車,受盡吳國國人唾罵之時;不管是被夫差帶到列國諸侯之前,被除數人戲弄,就連最低等到的士兵都江堰市比他尊貴;勾踐繼續在笑,隻是一直地笑!因為笑可以遮掩麵上一切的表情,更可以遮掩不期然在麵上流露出來的想法;沒有人知道,笑麵之下,真正的他到底在想什麼!

勾踐在人生最可怕的逆境中,體味出成為真正皇者之條件,就是必須要能屈能伸,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能忍!他把眼光放遠,他要的,不是意氣之爭勝,而是得到最後的勝利!所以,勾踐身為一中國之君,居然開始笑著去替夫差拉車、恭敬地守著闔閭之墓,在夫差眼中他仿佛是一隻給馴化了的小狗!勾踐毫不在意,對夫差忠心耿耿;最後,居然想到為夫差卜病嚐糞!勾踐的行為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結果,勾踐成功感動了夫差,給放返越國!返回越國的勾踐已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他不要錦衣美食、也不住華廈。他臥薪嚐膽,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奮發,複興越國;再伺機而動,一舉滅吳以雪當日之恥!他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誌;實在,他雖尚未跟夫差再作正麵交鋒,但他的能力和意誌已超越了夫差!終於,勾踐憑著他自己的鬥誌,加上範蠡和文種的協助,終於乘著夫差的出錯,從後偷襲,直取吳國!最後,越王勾踐終於曆經十數年的勵精圖治、臥薪嚐膽,實現了複興的宏願。自此,勾踐專心國事,富國安邦。他終於成為最雙向交流的勝利者。

忍小節,成大事。《墨子·揚朱》篇說:“要辦成大事的人,不計較小事”。孔子戒子路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還有,越王勾踐忍辱負重,抑製自己的憤怒和情欲,臥薪嚐膽十年,終於戰勝了吳王夫差。這些都說明,一個人在大事業之前若無法忍受小事,將無法成就偉大的理想。

對於青少年來說,在有些人眼中,忍耐常常被視為軟弱可欺。而實質上,忍耐是一種修養,忍耐是在經曆了暴風雨的洗禮後,自然所生的一種涵養,忍耐能夠磨練人的意誌,使人處事沉穩,麵臨厄運泰然自若,麵對毀譽不卑不亢。忍耐使人變得剛直不阿,淡泊名利。忍耐可以使人以堅強的心誌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走過人生。假如失去忍耐,就會造成可悲的結局,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地位和所有的文化水平不同,所以忍耐的方式和效果也不一樣,忍耐是有限度的,該忍耐時則忍耐,既不可因區區小事而不忍,也不可不顧人格強忍耐。掌握分寸隨機行事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