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質量始於教育,終於教育(1 / 1)

記得有句產品的廣告詞為:“讓人買得放心。”簡單明了的一句話,道出了質量管理的真諦:給顧客以最大的利益,給顧客以基本保障。無論是一個精明的農村小企業老板,還是一個具有長遠抱負的企業家,從他創辦企業的第一天開始,腦子裏就要有牢固的質量意識,要有對顧客負責、顧客利益至上的經營思想。這是決定農村小企業競爭成敗、能否長遠發展的關鍵。

“質量始於教育,終於教育”,這是日本質量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的名言。我們農村小企業的現狀是,企業質量意識淡薄,質量思想還沒有轉換為一種企業質量責任。因此,必須從農村小企業老板自身做起,自覺搞好質量教育、質量培訓,從教育著手,反複宣傳。

美國的戴明博士曾說過:“質量這個問題不是包含在產品中,而是在領導經營思想的根基中。”農村小企業的老板們並不是天生就具有質量意識的,真正的質量意識教育不是靠書本學到的,無情的市場競爭是一堂堂絕好的質量意識教育課。農村小企業老板們對質量重要性有了切身的體會,就能視質量如生命,就能把企業產品質量、服務質量與企業的命運結合起來,並轉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來帶領和影響企業員工。農村小企業老板是企業質量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是產品質量的第一道關口和最後一道關口。

質量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員工質量意識,進而提高員工的工作質量。質量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企業不管質量體係如何完善,其有效運行要靠員工的努力才能完成。要對農村小企業內員工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批地進行質量管理的教育與業務培訓,強化他們的質量責任。

農村小企業培訓員工的核心是“習得”。孔子說,聽則忘之,聞則記之,習則知之。在農村小企業,對員工通過辦上學式的研究班去學習全部質量管理方法,既沒有意義,也不現實,特別是有些知識員工應用的機會極少,即便到應用時,知識早忘光了。所以,許多質量管理成功企業,一般瞄準少數對質量管理真正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方法,在應用期舉行相應的培訓,使每名員工所學的是他們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技能。

為了提高員工技能,國外一些企業嚐試,讓在機器上工作的工人手工繪製數字化工藝流程管理圖,而不是完全由計算機繪製。工人按部就班地使用這些技術,最終熟能生巧。這樣做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工人們在不斷使用這些技術取得更好成績時,能產生一種成就感。

為了進一步普及質量管理方法,國外一些企業專門挑選雇員進行集中培訓以擔當“傳播者”。他們考察哪些車間可以有效使用哪些專門的方法,並培訓有關員工去運用那些方法。他們在這樣做時,有一個原則就是“越貼近現實就越好”,即用員工自己的語言培訓生產人員應用質量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