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什麼是生產過程(2 / 2)

①連續性生產過程。連續性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是指物料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且流程盡可能短,它包括空間上的連續性與時間上的連續性。

時間上的連續性是指物料在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的運動,自始至終處於連續狀態,沒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頓與等待現象。

空間上的連續性要求生產過程各個環節在空間布置上合理緊湊,使物料的流程盡可能短,沒有迂回往返現象。其目的在於提高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從而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降低在製品庫存,加快資金的流轉,提高資金利用率。達到生產過程的連續性首先需要合理布置企業的各個生產單位,使物料流程合理;其次,要組織好生產的各個環節,包括投料、運輸、檢驗、工具準備、機器維修等,使物料不間歇。

②平行性生產過程。平行性生產過程的平行性是指物料在生產過程中實行平行交叉作業。加工裝配式生產使實現生產過程的平行性成為可能。

平行作業是指相同的零件同時在數台相同的機床上加工;交叉作業是指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還未加工完成時,將已完成的部分零件轉到下道工序加工。

組織平行作業是生產過程連續性的必然要求,隻有將可以平行或交叉進行的生產活動組織起來才可以大大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

③比例性生產過程。比例性是指生產過程各環節的生產能力要保持適合產品製造的比例關係。這種比例關係主要是指各生產環節的工人、設備數量、生產效率、開動班次等都必須相互協調。

生產過程的比例性是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如果比例性遭到破壞,則生產過程必將出現“瓶頸”。“瓶頸”會製約整個生產係統的產出,造成非瓶頸資源的能力浪費和物料阻塞,也破壞了生產過程的連續性。

由於各方麵的原因,如產品品種的變化,市場需求的波動,工人技術水平的提高等而改變。企業必須針對上述各種變化,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調整比例不協調的現象,建立新的比例關係,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或工藝方法。

④均衡性生產過程。均衡性(節奏性)生產過程的均衡性是指產品從投料到完工能按計劃均衡地進行,能夠在相等的時間間隔內完成大體相等的工作量。

節奏性與均衡性的含義基本相同,隻不過它的時間間隔較小。均衡性一般取月、旬、日,節奏性則以小時、分、秒計。節奏性一般用於大量大批生產。

生產不均衡會造成忙閑不均,既浪費資源,又不能保證質量,還容易引起設備、人身事故。因此,應保證均衡。保持生產過程的均衡性,主要靠加強組織管理。它涉及毛坯和原材料供應、設備管理、生產作業計劃與控製,乃至對職工的考核辦法。

⑤準時性生產過程。準時性生產過程的準時性是指生產過程的各階段、各工序都按後續階段和工序的需要生產。

準時性的思想最早來自於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創立的準時生產方式,即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數量,生產所需要的零部件。

而生產過程的準時性是指將企業與用戶緊密聯係起來。企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用戶滿意,用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企業就生產什麼樣的產品,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何時需要,就何時提供。要做到讓用戶滿意,企業的生產過程必須做到準時。隻有各道工序都準時生產,才能準時地向用戶提供所需數量的產品。

準時性是市場經濟對生產過程提出的要求。從市場角度來審視連續性、平行性、比例性與均衡性,可以看出它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與市場需求掛鉤,追求連續性、平行性與均衡性是毫無意義的。在市場多變的情況下,比例性也隻是一種永遠達不到的理想狀態,“瓶頸”的出現永遠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