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名叫《愛的教育》的書,使人備受感動。《愛的教育》采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小男孩卡羅內是個同情弱小的人,經常斥責甚至動手打那些欺負別人的同學;還有一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為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舍;還有為救小學生而被車壓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還有……這些故事使我從中感受到我們是多麼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啊!而這些關心,幫助都是出自一種情懷——那就是愛。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愛,老師的愛,父母的愛,同學之間的愛……但是,隻有人人都做到愛,這個社會才能進步,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生命的目的在愛人。我們做人到底擁有多少成功和快樂,這要取決於我們到底付出了多少愛,又有多少人在愛我們。做人最博大的自由是愛,做人最富有的財產也是愛。愛的成就無限寬廣,因為它能到達一切才智難以到達的心靈彼岸。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是一種活動的情感,不是靜止的物體。愛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很特殊的經驗,要想擁有它,最佳辦法是把它施舍給別人。誠如法國哲學家居友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同情、很多的愛心,比維持我們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們應該把它施舍給別人,這就是使生命開了花。”
我們生活的環境不是完美無憾的,我們生存的世界需要更多的人用更博大的愛去包容它。當我們在失落的邊緣徘徊時,一句親切的問候與最真誠的關懷是風雨之後的一道彩虹;當我們在與病魔抗爭之時,一句貼心的鼓勵便是寒風凜冽中最和煦的一縷春風;當我們失去家人與朋友的視而不見時,一聲“朋友”是撫慰他們受傷心靈最有效的良劑……這個世界需要愛,也正是愛搭建起了人與人之間最貼近的橋梁,構造出了一個完美和諧的社會。愛,滋潤著我們每一個人,它讓我們感到溫馨而快樂,讓我們遠離冰冷與痛苦,讓我們在絕望中看到希望。正因為如此,我們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們的權利讓我們獲得了愛,而更多的是我們有義務與責任把愛的種子播撒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世界處處有愛。
當我們走過泥濘,走過坎坷,留下的不是痛苦和辛酸,而是從關愛中感受到的甜蜜與溫暖。愛,似石上的清泉,蕩滌著人的靈魂;愛,似一縷清風,吹拂著人的心靈;愛,似皎潔的月光,柔柔地,親切地灑滿人間。
回顧過去,南丁·格爾馭風而翔,為世間播撒愛的種子,護士節成了永久的紀念;魯迅,棄醫從文,喚醒了沉睡的中國,“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永不羽化;放眼今朝,人民教師殷雪梅的言行熠熠生輝,她用自己的生命把愛灑向人間;歌手叢飛一生所願,就是把這永恒的愛心傳播下去,讓世界充滿愛……
愛是人性綻放的最美的花朵
愛是人性綻放的最美的花朵,是人用高貴的靈魂織成的秀美錦緞。安妮·莎利文老師為海倫·凱勒揭開了世界萬物之謎,造就了一個令世界矚目的作家和教育家。是安妮用愛的活水喚起了海倫捕擊風浪的勇氣,讓她在“光明”的世界中走過無數輝煌的歲月。“你觸摸不到雲彩,但你卻能感覺到雨水以及在一天曝曬之後,花和饑渴的大地在得到雨水時的那種歡樂!愛也是摸不到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傾瀉在萬物身上的溫甜。”安妮就是這樣將愛植於海倫心中。愛是美德的種子,它又通過海倫的雙手將開出的花朵裝點了世界,美化了人間。
我們的愛心,可以裝飾別人的夢,也能教會別人如何去愛,若我們每個人都能盡自己最大能力為這世界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減少許多憂傷和怨歎!因為有愛,讓我們的世界變的溫暖,愛,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激情;愛,讓我們的心中有了理解;讓我們去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讓愛蕩漾在我們的身邊。希望《讓世界充滿愛》吹遍世界的每個角落,喚起更多人的為“讓世界充滿愛”這個目標貢獻力量!
熱愛生活吧,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世界充滿愛!讓愛駐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