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減輕工作壓力的方法2(2 / 3)

(2)沉重職業壓力對教師造成的危害

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多、過重的職業壓力是人們產生身心疾病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過重的職業壓力對教師自身產生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心理、行為及生理等幾方麵。

過重壓力對人心理方麵的影響是極大的,最常見的心理反應有:

①焦慮,這是最常見的情緒反應,其主要特征是恐懼、緊張、憂慮、抑鬱,它會妨礙人的智力的發揮,降低人的適應和應付能力。

②情緒爆發,指人過分激動、憤怒,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和攻擊他人或事物。

③習得性失助,主要表現為軟弱、消極被動、無可奈何、無所適從和無所作為。

④認知功能障礙,強烈壓力下人常有的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即人不能對環境因素作出客觀的評價和判斷,從而影響人正確的決策。

⑤自我評價下降,一個人的自我評價直接影響某動機和行為,自我評價下降會使人喪失進取的信心和勇氣,在沉重的壓力狀態下,人的自我評價降低,焦慮水平提高。職業壓力給教師造成的沉重心理負擔往往又會導致教師的行為失常,表現為易怒、行為衝動不顧後果、情感失常、暴飲暴食、抽煙酗酒、曠工等等。

在生理方麵,教師職業壓力引起教師心理、情感和行為方麵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也會引起教師生理方麵的問題。長期處於沉重壓力的狀況下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經性頭疼、頭暈等生理上症狀。這種生理上的不良狀況又導致教師心理和行為方麵的種種不適,造成循環惡化,對教師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教師這一職業,正在成為由於職業壓力過大而引發身心疾病的"高發職業"。

較高的職業壓力不僅僅對教師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而且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的職業壓力還會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不良影響。教師的職業壓力與教師的職業滿意度和職業承諾呈負相關關係,壓力越大的教師對教學工作和學校走式容易懷有不滿情緒,教師帶著沉重壓力和這種不滿情緒走進課堂,易出現出心情不好、喪失幽默感、對學生失去愛心和耐心、容易發怒、處罰學生等行為。教師在壓力下表現出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也會造成間接的影響,甚至對學生一生的發展留下陰霾,嚴重的還會對整個學校的教學造成不良影響。

解決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的策略

(1)教師自身如何減輕職業壓力。

很多研究表明,使用有效的應對策略有助於減輕教師的職業壓力和倦怠。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在麵臨壓力時能夠有意識地采取一些策略來解決。但是,有些教師卻是采取消極應對或是回避壓力的方法,鑒於此,教師應當主動學習適當的壓力應對方法在麵臨壓力時能夠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控,盡量采取主動的、積極的應對方式來緩解自身沉重的壓力。比如,教師在麵臨沉重壓力時可以從自身情況出發,找出自我的有利資源,積極計劃來解決壓力,尤其是初中和高中畢業班的教師,尤為沉重的壓力便是升學考試壓力和工作負擔。麵對這些壓力,教師自己做出積極計劃來減壓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計劃性有助於教師合理地安排教學活動。安排合理、有條不紊的教學活動能有助於取得良好的成績,也會減輕教師的壓力感;麵臨人際關係方麵的壓力時,教師應該學會一些積極的情緒調節策略,如鍛煉身體以發泄不良情緒,也可以向自己的好友親友傾訴,尋求親友的支持,聽取別人的勸告和安慰,這些都是疏導不良情緒的良好辦法,教師要注意的是不能總是采取回避的方式,把不良情緒悶在心裏,這樣日積月累,會給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以及日常工作造成很大不良影響。

(2)從學校管理角度如何為教師構造和諧的心理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