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減輕工作壓力的方法2
3.緩解教師職業壓力的對策
中小學教師麵臨的職業壓力
(1)造成教師職業壓力的原因。
心理學中把使個體產生緊張狀態的刺激稱為壓力。認真分析一下造成教師職業壓力的主要因素有:升學考試、工作負擔、角色職責、工作聘任、職業聲望、學曆職稱、學生家長和人際關係八個方麵。其中排在前三位依次是升學考試壓力、工作負擔壓力和角色職責壓力。多年來應試教育的陰影以及教育資源的有限性,使得升學考試仍然是各個學校競爭的王牌,廣大學生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能否考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學,並將希望寄托在教師身上。現在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甚至仍將考試排名和升學率與教師晉級、獎金等直接掛鉤,因而教師的考試壓力絕不亞於那些麵臨升學考試的學子們,而且學生的考試成績還關係到教師的榮譽和麵子問題。因此,在我國教師職業壓力源中,這樣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主要因素--考試壓力是自然的。
在我國教師工作負擔沉重是眾所周知的,對於教師來說,每天並不是8小時工作製,尤其是中小學教師,每日除了沉重的上課任務外,還要精心備課,給學生批改作業,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等等,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甚至長,用一些教師的課來說就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
從教師職業這一角度來說,角色壓力可以說是教師行業特有的壓力源。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人際活動的過程,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感情、有主觀能動性的活生生的人,這一特點決定了教師工作的複雜性。教師一方麵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另一方麵有要給學生樹立為人的榜樣。但是由於社會上一些風氣的影響,不少教師自身存在角色衝突,角色模糊問題。另外,在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生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主體意識都得到極大發展,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已受到嚴峻挑戰,傳統的教師角色和教師地位在當代中小學心中已不複存在,所以教師在角色職責方麵的壓力也越來越重。
我國正處於社會變革期,社會大氣候的變化對教師的生活和工作衝擊很大。20世紀90年代初,教師職業還具有相對穩定性,但經過近十幾年來的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已發展壯大,教師從數量上來說已出現相對過剩現象,且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在教育管理中引入競爭機製,實行了不合格教師的待聘,下崗等人事製度改革,教師們聊以自慰的職業穩定性已不複存在。因此,伴隨當前教育人事製度的改革以及教師隊伍數量的相對飽和,許多教師產生了生存危機,從而使工作聘任對教師產生的壓力不斷增大。
另外,教師自我發展需要是隨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而產生新的壓力源。隨社會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新知識、新觀念、新技術層出不窮,作為以傳播人類文化知識的職責教師,理當走在知識海洋的前沿。人們對以"傳道、授業、解惑"為職責的教師的知識機構、學曆層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感到自身發展方麵的壓力。廣大教師必須克服時間、經濟、身體及精力等方麵的諸多困難,盡最大努力豐富和發展自己,這即是社會的客觀要求,也是教師敬業樂教,更好地開展工作的內部機的驅使,因而教師對自身發展的需要空前增長。但是,由於各種條件所限,隻有極少數教師才有進修學習的機會,大多數教師的職業發展需要得不到滿足,因此存在很大的心理壓力;另外由於工作聘任,職稱評定和進修機會等在教師之間會引起競爭,如果學校處理不好,也容易引起教師之間關係緊張,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教師的職業壓力。
以上種種因素表明,我國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壓力都來源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有我國傳統文化和教育現狀的影響,同時還表現出當前教師壓力發展變化的新趨勢,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最終導致我國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壓力問題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