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初投在美國(2 / 2)

2006年,陳小西在新澤西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州立大學讀大二,那一年黃金從1000美元一盎司逐步下跌,跌到600美元的時候,他買了3000美元的紙黃金。

“這算是我個人獨立決策下,賺錢的第一筆生意。”

回憶往事,陳小西微微笑。個中的得意之情,難以言喻。同學們要麼由家長付學費,要麼貸款付學費,要麼辛苦在餐館打工賺零花錢,他已經開始用投資賺錢。

梁昉點頭:“你什麼價位賣掉的?賺了多少?”

陳小西:“我沒有賣掉它,現在它還在我美國的賬戶上。”

梁昉:“額……好吧。”

原來美國的交易費很貴,它不是按比例,而是按次數。這樣很不利於小戶。

陳小西舉例他用過的一個網上交易係統,每做一筆交易扣5美元交易費。回國之前,他開始收攏投資,把所有的銀行賬戶和股票賬戶都轉到花旗銀行。花旗銀行每一筆網上交易費用是24.9美元。回國之後,陳小西的這些美國股票賬戶就沒有動過,一是因為交易費高,二是因為一旦賺錢就需要繳稅。

2015年12月,陳小西離開生活十年的美國,決定回國。

很多親戚、同學、朋友紛紛為他這一決定惋惜。很多人認為美國比中國好。但他不這麼看。

陳小西說,自己在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前就感受到美國在走下坡路。

生在商賈之家,梁昉自然記得2008年波及全球的美國經濟危機。對於陳小西事後諸葛的說法,她不置可否,要知道那時候陳小西還隻是一名大三的學生,足不出校園才是他生活的常態。

似乎感受到梁昉的半信半疑,陳小西便把做判斷的過程說了出來。

從大二開始陳小西熱衷打網球,跟一位華人老師一起做網球搭檔。老師在美國各個地方買房子。有一天,老師跟他說:“美國經濟馬上要不好了。”他問老師怎麼得來的。老師說她定了一個“房子斷供-銀行拍賣”的推送。發現推送的內容越來越多,由此老師斷定美國的經濟馬上要不好了。

陳小西解說:“2000年以後,美國經濟下滑,泡沫破產,股市低靡。為了刺激經濟,國家下調利息。利息降了之後,房價開始暴漲。房市越漲,越吸引投機的人。打網球的老師也是這種情況下不斷買房的。

要知道,美國人跟中國人很大的不同是美國人借債很多,很多人工作很多年還在還學生貸款、車貸款,如果連這麼重要的房貸都斷供了,那可以想象他們背負了多少債務!”

梁昉:“這麼說,是你的老師發現了美國在走下坡路。”

如果您覺得《愛情初遇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