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麵包”的樹(1 / 1)

長“麵包”的樹

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生長著一種形狀奇特的大樹,一位19世紀的博物學家是這樣描寫它的:“由於樹幹龐大,當它落葉後光禿而憔悴地站在那裏時,仿佛中風病人伸展開臃腫的手指。”

另一個更早的探險者則描寫道:“半獸半人一樣的樹,像一個頭披白發、腦袋斜歪而且挺著大肚皮的老妖怪,皮如犀牛,無數細枝恰似手指緊緊抓住天空。”

這種樹的學名叫作波巴布樹,由於猴子和狒狒都喜歡吃它的果實,所以人們又稱它為“麵包樹”。麵包樹屬木棉種植物,樹幹高不過20米左右,而胸徑卻可達15米以上,往往要40個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樹冠直徑可達50米以上。

由於它看上去活像個大胖子,因此當地居民又稱它為“大胖子樹”“樹中之象”。

“麵包樹”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的果實在成熟時摘下來,放在火上烤熟之後,就像麵包一樣可以直接充饑。

當年,在印度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戰爭中,當地的遊擊隊就是靠著這些神奇的“麵包樹”解決吃飯問題的。

“麵包樹”的故鄉在幹旱的非洲。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它的枝頭經常是光禿禿的,一旦雨季來臨,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軀拚命貯水,一棵“麵包樹”能貯幾千千克甚至更多的水,簡直成了荒原的貯水塔。

當它吸飽了水分,便會長出葉子,開出很大的白色的花。在熱帶草原旅行的人們幹渴難耐時,隻要找到它,就可以從樹身上吸水得以解救。為此,人們又叫它“生命樹”。

“麵包樹”渾身是寶。樹皮很厚,纖維堅韌,剝下來可用來搓繩或織布;樹葉可當作蔬菜食用,也可入藥,能去火退燒;樹根屬塊莖,剝皮後可以煮著吃;果漿可以直接食用,也可製成果醬;種子經烘烤和研磨,可以製成像咖啡一樣的飲料;果殼可製成水瓢或酒盞。

麵包樹的樹幹含有大量水分,木質鬆軟,不適宜用在建築上,但卻是製造紙漿的好材料。另外,無比粗大的樹幹還有一些特別的用途,自然長空或人工鑿空後,可作為儲水桶。有的地方將這種樹洞當窯洞,既可住人也可存放雜物,甚至當車庫。在塞內加爾,有的部族酋長把樹洞作為專門關押違反祖製家規囚犯的監牢。在肯尼亞,有些部族把樹洞當作墳墓。

在線小知識

“麵包樹”最集中的地方在馬達加斯加島。那裏有一塊延綿幾十平方千米的“麵包”樹林,樹林的北端,有一條著名的“麵包樹巷”: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空曠地麵上,矗立著兩排筆直的“麵包樹”,像兩排巨大的古羅馬式圓形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