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國中後期,皇帝老爸孫權遷都到建業,孫登在上大將軍陸遜(又是一位極為優秀的老師)的輔佐下鎮守武昌(長江中上遊,戰略要地)。孫登常出去借著打獵的時候順便去查看地形,作為太子,他帶著部隊在路上“常遠避良田,不踐苗稼”,如果要稍作休息了,就選擇空闊的地方,而不是去打擾老百姓,包括住老百姓的房屋避雨或是吃飯喂馬等等。這就體現孫登的愛民。
還有一次,他騎馬外出,路上有一顆彈丸飛過,差點打中他。警衛部隊到處搜查,抓到手裏抓著彈弓的一個人,弓也有,彈也有,大家都說就是這個人要行刺。可是這個人就是抵死不認罪。大家都非常憤怒,要扁他。孫登製止了,讓人去把那顆差點打中他的彈丸找來,與這個人所帶的彈丸一對比,發現不一樣,於是就把這個人釋放了。這就體現孫登的公正。
還有一次,孫登的一個盛水的金馬盂被偷了,後來查出來居然是自己的一個親信偷的。孫登得知後不忍心責罰他,把他叫來責備了一頓,然後將他遣返回家,並讓左右的人以後不要說出去。這體現孫登的寬仁。
這就是仁愛的孫登,寬厚的孫登,公正的孫登。
皇帝老爸的的六位後妃,性格特點都是非常鮮明的:謝妃最要強,徐妃最好妒,步妃最賢惠,兩位王夫人最平和,潘夫人最惡毒。很不幸,孫登的母親是徐妃。
徐妃的祖父叫徐真,娶了孫堅的妹妹,是孫權的姑父;徐妃的父親是徐琨,是孫權的親表哥。徐妃算起來是孫權的表侄女,可是卻被孫權娶回當了老婆。徐真、徐琨父子二人從一開始就跟著孫堅、孫策四處打拚,討樊能、破張英、擊笮融、打劉繇、克李術、攻黃祖,為打下江東的大半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徐妃原來是嫁給吳郡的陸尚的,後來陸尚死了,成為了寡婦。後來孫策剛到吳地,為了能立穩腳跟,便作主了這門政治婚姻,讓自己弟弟娶了自己的表侄女,與江東四大門閥之一的陸家搞好了關係。
由於徐妃並沒有什麼顯赫的家世背景,比不上步妃她們,再加上有了這段寡婦再嫁、侄女嫁叔的婚史,因此史書上說孫登“所生庶賤”。孫登從小的時候,親媽徐妃很少給予關愛,是個很不稱職的母親;而且特別愛妒忌別人,這一點非常不好,後來被孫權給廢了,從首都貶回老家吳郡了。這時候,孫登還是個隻有幾歲,是個連10歲都不到的孩子。
徐妃走後,來了步妃。步妃是丞相步騭的族人,美貌異常,識大體、有素養,而且是個非常賢惠的後媽,對於孫登也非常關心,比親媽還要好,經常送東西給孫登。對後宮妃嬪也十分照顧,孫權、朝中上下、後宮幾乎都稱讚步妃。步妃的兩個女兒也非常優秀,嫁的人也非常優秀。大女兒叫大虎,先嫁給了周瑜的長子周循(這可是孫權最看重的一門親事),後來周循死改嫁給了全琮。小女兒叫小虎,先嫁給了朱據,後來朱據死改嫁給了劉纂。
世人都非常喜歡步妃,按照大多數人,如果遇到對自己這樣好的步妃,肯定會不由自主地認為步妃好,因為她比自己親媽都好,尤其是對一個才七八歲的孩子而言。可是,我們敬愛的孫登小朋友呢?
他卻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親娘。步妃每次送他東西,他都跪著拜收下來;步妃送他衣服,他都洗過澡再穿。這種恭而敬之、敬而遠之的做法,哪裏能真正是將步妃當作親娘的高興心情啊。後來,11歲的時候,孫權要封他為太子時,他推辭說,並說:“凡事應該先立根本,有了根本才會有道。如果要立太子,那就應該先立皇後。”孫權說:“那你媽媽現在在哪兒呢?又不在。”孫登回答說:“在,在吳。”史書記載,皇帝老爸孫權“默然”。
這就是孝順致極的孫登。
可能是幼年時期經曆了父母之變,長期生活在舉國稱讚步夫人的環境中。估計孫登一直存在心理問題,後來孫登當了二十一年的太子,在他三十三歲那年,病逝了。在臨終前,他在寫了一封遺書給父親孫權,在遺書裏寫了很多方麵的內容,但卻沒有一個字是寫自己,所有的筆墨都用於對於國事的看法。
當孫權看到了這份遺書後,一邊讀,一邊哭,從這份遺書上,他看到了自己一直都沒有疼愛過,但也一直沒有失望過的長子,看到了他謙和的外表下那顆滾燙的心,看到了他那偉大而高尚的品格,看到了他這三十年來受到的痛苦卻一直忍在心底而沒有說出來,看到了他這麼多年來一直孤獨地生活在熱鬧非凡的寂寞裏,看到了他那從沒有開心過的一生。
皇帝老爸孫權總的來說不算是位好爸爸,不過至少也培養出來過一位不比曹操兒子差,比劉備兒子好很多的優秀的兒子。
九 江東優秀的準接班人太子孫登
孫登是孫權之長子,先後被立為王太子和皇太子,深受儒家學說的熏陶,與儒學士大夫人物同聲共氣,是一位難得的繼嗣人選。
在太子之位的二十多年裏,孫登上得孫權之歡心,下被天下百姓愛戴,中與朝中大臣和睦相處,其治理國家之能力,在大事小事上皆閃耀著一個明君之光芒。品德無二,能力無雙。無論從哪一方麵來看,他將來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可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那麼早地就離開了人世,離開了眾望所歸的那個皇帝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