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3
小知識大視野
為喚醒國內對大鯢這種珍稀動物的保護意識,張家界將為國內最大的大鯢“笨笨”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條取名“笨笨”的中國大鯢,2005年曾在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上與公眾見麵,當時展出時長約1.8米,重約65千克,娃娃魚“笨笨”已近130歲的高齡,體長近兩米,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最大娃娃魚。據介紹,“笨笨”是張家界白族農民王國興1982年從鄰鄉群眾手中收購而來,當時重約45千克,體長約1.5米。隨著大鯢“笨笨”的年老體弱,怕光怕人,“笨笨”被放回張家界國家大鯢自然保護區內的純天然溶洞裏生活。
桃紅嶺——梅花鹿
桃紅嶺梅花鹿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的江西省彭澤縣境內的桃紅嶺、顯靈庵、陡嶺、南蠟燭尖以及龍王殿一帶,麵積達12.500公頃,是我國野生梅花鹿南方亞種最大的分布區。
保護區野生梅花鹿總數僅有上千隻左右,瀕臨滅絕,已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保護區內維管束植物有1200餘種,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海拔250米以上主要為馬尾鬆疏林灌叢,及由高中草本植物組成的灌木草叢。灌木有胡枝子、大葉胡枝子及苦櫧、青岡櫟等。
海拔250米以下溪穀山坡還殘留有次生苦櫧、青岡櫟、木荷常綠闊葉林及苦櫧、木荷、小葉櫟、白櫟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保護區內藥用植物種類豐富,如桔梗科的苦葉沙參、桔梗;傘形科的白花前胡、竹葉柴胡;百合科的土茯苓、百合。其中葛藤、紫花地丁、烏飯樹的葉和果以及茅栗葉、耳葉牛皮消、羊乳、玉竹、黃精、美麗胡枝子、蕨類及苔蘚等都是梅花鹿喜食植物。梅花鹿之所以藥用價值高,可能是與它吸收這些植物的特殊營養成分有關。
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梅花鹿在灌草叢中徜徉,豹、豺、狼等到猛獸在林間出沒,河麂、蘇門羚在灌草叢中遊憩,老鷹在藍天白雲之間翱翔,杜鵑、白鷳跳躍於枝頭,啼鳴不絕於耳。
除梅花鹿外,這裏還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雲豹、金錢豹、白頸長尾雉、蘇門鈴和豺等。梅花鹿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分類上隸屬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為東亞特有種。梅花鹿屬中型鹿類,體長1.25~1.45米,尾長0.12~0.13米,體重70~100千克。其頭部略圓,顏麵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並且直立。而且它的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
梅花鹿的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棕黃色或栗紅色,無絨毛。因為在梅花鹿的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因而得名。梅花鹿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類似。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尾背麵呈黑色,腹麵為白色。
雌鹿無角,雄鹿的頭上具有一對雄偉的實角,角上共有4個叉,眉叉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叉和眉叉距離較大,位置較高,因而常被誤以為沒有次叉。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
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叢中,這樣有利於快速奔跑。梅花鹿白天和夜間的棲息地有著明顯的差異。白天梅花鹿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深密、體色相似的地方棲息,這樣可以較早地發現敵害,以便迅速逃離。夜間梅花鹿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
梅花鹿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三五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鹿和幼仔所組成,雄鹿多單獨活動,發情交配時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