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3
揭秘彗木大碰撞
彗核撞擊木星
有一塊直徑在3500米的彗核,撞擊木星後,產生的裂焰升至1600千米高空,形成的撞擊點相當於地球麵積80%,釋放能量相當於3億個原子彈同時爆炸,在經過一連串撞擊後,木星上留下的直徑10000千米以上的創麵就有8個。
彗星、流星這類小天體看似勢單力薄,卻往往有驚天動地的舉動。
肇事者SL9彗星
這次發生在我們眼皮底下的天體相撞事件、宇宙奇觀,想必大家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這次事件的肇事者,SL9彗星,即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是由美國的一對天文學家夫婦卡羅琳·蘇梅克和尤金·蘇梅克,以及他們朋友和合作者,業餘天文學家大衛·列維在1993年3月共同發現的。他們當時發現了一顆新天體長相有點怪,一個拉長的壓扁的天體,經天文台觀測證實,確定是顆新彗星,隻是彗核已碎成21塊,串珠般一字排開,長達16萬千米以上。
從地球上看過去,長度相當於滿月直徑的1/30,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成為迄今為止形態最奇特的天體之一。
彗木可能碰撞
天文學界認為,敲碎SL9彗星的主宰不是太陽,而是木星,SL9在飛向太陽係的路途中,曾一度與木星表麵接近到隻剩40000千米,與中心相距11萬千米,要知道,在木星周圍大體存在19萬千米的轄區,木星的強大潮汐作用擔當著管理工作,既然SL9成了不速之客,木星也就施展威力把本來凝聚力就比較弱的來客碾碎了。
緊接著,美國哈佛·史密鬆天體物理中心的馬斯登等人,預告了一個更驚人的消息:根據計算出來的彗星軌道,SL9正處在一條最終將與木星相撞的軌道上。1994年7月下半月的某個時候,彗星碎片將在好幾天裏頻頻撞向木星,形成空前的宇宙奇景。
彗木碰撞觀測網
全世界的目光齊齊轉向彗星、木星,天文學家都組織了起來,把最先進的觀測儀器和設備織成了一張“彗木碰撞主球監測網”,其中主要是“哈勃”空間望遠鏡,還有“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同時天文學家把主要彗星碎塊都編上了號,按先後撞擊順序,第一塊碎塊A—21號、碎塊B—20號、碎塊C—19號,最後一塊W—1號,不時地對預報進行修正、補充,時間越來越精確。
我國有10個單位參加,動用20台觀測器,也取得豐碩成果。
彗木碰撞的意義
認識了神奇的木星大氣。通過撞擊後產生的光譜進行分析,初步揭開木星表麵顏色之謎。木星大氣中有白色、橙色、褐色和棕黃色的雲,這是由碳化氫等物組成。
還多次觀測到木星閃光,各種電磁輻射電波,這對於我們了解木星構造、大氣結構、化學組成也有意義。
對彗木相撞的準確預報,在天體力學研究方麵是史無前例,對天體碰撞及規律研究樹立了一塊新的裏程碑。對地球而言,提供了萬一遇上宇宙交通事件的警示作用。也對今天如何避免小天體碰撞地球的危險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閱讀點擊
●哈佛—史密鬆森天體物理中心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坎布裏奇,由哈佛大學天文台和史密鬆森天體物理台組成。該中心促使兩個機構在原子和分子物理、高能天體物理、可見光和紅外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和天體測量學、太陽物理學、恒星天文學、行星科學、理論天體物理學等方麵開展合作,此外還設有專門的教育機構。
星球毀滅的猜想
火星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