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奇特的閃電,總是飄飄忽忽,緩慢地移動,能持續幾秒鍾,民間稱它為滾雷,科學家叫它是球狀閃電。球狀閃電是一個無聲的火球,直徑大多為01米至02米,消失的時候,可能有爆炸聲,也可能無聲無息。球狀閃電不放白光,可能是紅色、黃色,也可能是橙色,它有時會出現在高空,有時會出現在地麵附近,甚至會穿過玻璃闖進建築物,飄進密閉的飛機機艙。
球狀閃電搗的鬼
1962年7月的一天,在著名的泰山上,一個球狀閃電穿過緊閉的玻璃窗,鑽進一間民房,緩慢地在室內飄動,最後鑽進了煙囪,在煙囪口爆炸,隻炸掉煙囪的一個角。民房內,僅僅震倒一個熱水瓶。
在歐洲,一個雷聲隆隆的夜晚,有人看到一個黃色的火球從樹上滾下來,黃色變藍色,藍色變紅色,越滾越大,落到地麵,一聲巨響,變成三道光,向三個方向飛去,其中一道光擊倒了一個人。
200多年前,俄國科學家裏奇曼研究雷電,重複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沒料想一個球狀閃電脫離避雷針,無聲無息地飄在實驗室內。這個隻有拳頭大的火球在靠近裏奇曼臉部的時候,突然爆炸。裏奇曼立即倒地死去,臉上留下了一塊紅斑,有一隻鞋打穿了兩個洞。
球狀閃電是怎麼形成的
到目前為止,球狀閃電是怎麼形成的?還隻能說“不知道”。曾經有科學家作過一些解釋,但還沒有統一的看法。
一種看法是美國科學家提出來的,他們在北美洲平原拍下了12萬張閃電照片,得出一個看法:球狀閃電是從常見的閃電末端分離出來,是一些等離子體凝結而成的。
第二種看法是前蘇聯科學家提出來的。大氣物理學家德米特裏耶夫有一次巧遇,1956年,他在奧涅加河邊度假。有一天傍晚,遇上了暴風雨和雷電,突然他看到一個淡紅色的火球,在離地麵一人高的地方朝著他滾來,火球邊緣放出黃色、綠色和紫色的小火花,發出“噗噗”的聲音。火球滾到他眼前,拐了個彎,向上升起,滾到樹叢中消失了。德米特裏耶夫由於職業的敏感,立即采集了球狀閃電經過的地方的空氣,拿到實驗室一分析,知道空氣裏的臭氧和二氧化氮增加了。
科學家的理論分析
於是,有些科學家就做了一些理論分析,估計球狀閃電內部的溫度達到1500度至2000度,在這樣的溫度下,空氣中的氮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從不活潑變得活潑起來,並能與空氣中的氧生成二氧化氮。同時,在2000度的高溫下,也容易形成臭氧,臭氧很不穩定,又分解開來並放出能量,空氣的溫度迅速上升,人們就看到了火球。
實驗證明,二氧化氮和臭氧兩種氣體同時存在的時間,大約為14秒至2400秒。這種說法可以歸結為空氣中存在著發光氣體。
還有兩種看法是:等離子層內的微波輻射;空氣和氣體活動出現反常。
閱讀點擊
●球狀閃電的行走路線,一般是從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麵時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動;有的突然在地麵出現,彎曲前進;也有沿著地表滾動並迅速旋轉的;運動速度常為每秒1米至2米。
●微波輻射是指物體輻射的電磁波波長在0001米至1米範圍內的電磁輻射。微波與紅外線相對,是物體低溫條件下的重要輻射特性,溫度越低,微波輻射越強。
為何白天出現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