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飛球最近的一個目擊者當時正在汽車站等車。飛球從他頭頂掠過。機械師B·坎達科夫說:“這個飛球的直徑看上去約2米至3米,呈球形,既沒有突出部分,也沒有凹陷部分,其顏色恰似燒得有點發紅的不鏽鋼。”
許多目擊者都以為飛球落地時會發生爆炸,可出人意料的是:隻有一個目擊者聽到輕微而低沉的撞擊聲。飛球隕落時將突出的懸崖撞碎一塊,受撞擊的岩石急劇變熱發光,其光亮度與電焊時產生的弧光相似。
科學家的推斷和假說
事發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派出一個科學家調查小組趕赴飛球隕落現場,進行了為期兩晝夜的調查,並對天降飛球事件提出種種推斷和假說。
有人認為,這是自然界中產生的一次極為罕見的球狀閃電現象,但至少是一次線狀閃電。還有人認為,它是一顆年久老化脫軌的人造衛星,掉入大氣層燒毀後墜到地上。
另一些人推斷,這也許是運載火箭與星體分離後墜入大氣層燃燒變成火球掉到地上的。但一些權威學者卻傾向於這樣一種觀點:天降飛球很可能是外星智能生物失控的一個裝置。
小鉛粒的構造
詳盡考察發現,現場散落著總重約007千克的鉛合金球粒,它們被濺入散落在岩石碎塊和附近的岩壁中,還有些鉛粒被埋在灰燼和泥土裏,小鉛粒的直徑為0005米,大的可達0003米至0006米。這些鉛粒中,有4顆呈邊緣鋒利的不規則六邊形,重量最大的約0002千克。大部分鉛粒呈水珠狀。
鉛粒的成分複雜,許多鉛粒是純鉛,而有些鉛粒卻含有許多雜質。化驗鑒定表明,其中一顆含有4種至5種元素,而另一顆則由8種至17種元素組成,其中有稀土元素鑭、鋯、鐠、銫、鉬、鎢……甚至還有釔,而大部分成分是堿即,鈉和鉀。
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幾乎所有的小鉛粒都具有通向其內部的小孔,這些小孔是否是人為的機械加工而成,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
網狀物質是什麼
在發現的第三種物質是網狀物質。這是一種黑色發脆的類玻璃物質。俄羅斯的碳專家庫裏科夫驚歎道:“這到底是何物?眼下真令人費解。它像碳素玻璃,但生成條件卻尚不確知。它有可能是在普通火災中生成的,但也可能是在超高溫條件下的產物。”
科學家實驗發現,網狀物質經過液氮的沐浴後會被拉向磁鐵一方,即表現出與玻璃隕石相似的超順磁特性,在常態下能生成絕緣體,稍一加熱可生成半導體,若在真空中加熱則生成導體。
這種網狀物質在真空中雖能耐受住3000度高溫,可是,在空氣中溫度一旦達到8900度就會燃燒。它還含有金、銀、鎳、鑭、鐠、鈉、鉀、鋅、鉛、釔等元素。
最令人費解的是,對網狀物質進行真空加熱後,它內部原先所含的金、銀和鎳不但突然不翼而飛,而且又神奇般地出現了原先所沒有的鉬元素。
閱讀點擊
●線狀閃電,猶如枝杈叢生的一根樹枝,蜿蜒曲折。線狀閃電與其他閃電不同的地方是它有特別大的電流強度,平均可以達到幾萬安培,在少數情況下可達20萬安培。
為什麼會出現滾雷
閃電與滾雷
閃電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夏天暴風雨來臨的時候,突然出現一道白光,緊接著就是轟隆隆的響聲。閃電和響聲,這是雷電的基本特征。在雷電發生的時候,還能看到它的形狀,大多是“ㄅ”形,也有條狀和片狀,都是一閃而過,給人強烈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