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
古代植物學巨著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我國植物學與藥物學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問世300多年的曆史時期裏,始終放射著燦爛的光輝。至今仍不失為世界上極其珍貴的植物學與藥物學巨著。
《本草綱目》全書共52卷,約190萬字。分為16部62類,收錄藥物1892種,藥方11096條,附圖1092幅。全書僅收錄植物藥就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有名未用153種,總計1095種,占藥物總數和58%。囊括了植物界的所有門類:低等的藻菌植物、地衣植物和高等的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同時,還收錄了不少國外的植物藥材,稱得上是當時植物之大全。在書中,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穀部、菜部、果部及本部等5部,共30類,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濕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9類。李時珍的這種植物分類方法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它甚至比西方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提出的植物分類法還要早175年,而且內容也豐富得多。
《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字東壁,號瀕湖,為湖北蘄春人。他從青年時起就隨父從醫,具有十分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醫術高明,名聞遠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李時珍發現,過去的本草書錯誤不少,名目混亂,種類很不完善,於是他跋山涉水,苦心鑽研,花費了27年的時間,編寫成了這一部積曆代本草學之大成的世界巨著。在書中他增加了過去本草中所沒有的370多種新藥物,這些藥物後來被證明具有重大的醫療價值。如具有麻醉作用的曼陀羅花,現代醫學證明也是一種有效的麻醉劑,至今仍應用於臨床手術中。
《本草綱目》成稿於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但經過12年之後才刻印成書。而且其第一版(稱作金陵版)一直得不到當時朝廷的重視與推廣。然而,《本草綱目》卻很早就傳至國外。最早由波蘭的一位叫卜彌格節的傳教士譯為拉丁文,題目為《中國植物誌》,於1656年在維也納出版。接著被兩次譯為法文,兩次譯為英文,同時傳入日本與朝鮮,後來陸續又被譯為俄文、德文和日文。它幾乎傳遍世界各地,對世界植物的研究起了很大和推動作用。國外把它稱為“中國的百科全書”。作者李時珍被讚譽為“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博物學家”。古稀植物—銀杉
銀杉是我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和水杉、銀杏一起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活化石”。
遠在地質時期的新生代第三紀時,銀杉曾廣布於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在德國、波蘭、法國及前蘇聯曾發現過它的化石,但是,距今200-300萬年前,地球發生大量冰川,幾乎席卷整個歐洲和北美,但歐亞的大陸冰川勢力並不大,有些地理環境獨特的地區,沒有受到冰川的襲擊,而成為某些生物的避風港。銀杉、水杉和銀杏等珍稀植物就這樣被保存了下來,成為曆史的見證者。
銀杉在我國首次發現的時候,和水杉一樣,也曾引起世界植物界的巨大轟動。那是1955年夏季,我國的植物學家鍾濟新帶領一支調查隊到廣西桂林附近的龍勝花坪林區進行考察,發現了一株外形很像油杉的苗木,後來又采到了完整的樹木標本,他將這批珍貴的標本寄給了陳煥鏞教授和匡可任教授,經他們鑒定,認為就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現在隻保留著化石的珍稀植物——銀杉。50年代發現的銀杉數量不多,且麵積很小,自1979年以後,在湖南、四川和貴州等地又發現了十幾處,1000餘株。
銀杉是鬆科的常綠喬木,主幹高大通直,挺拔秀麗,枝葉茂密,尤其是在其碧綠的線形葉背麵有兩條銀白色的氣孔帶,每當微風吹拂,便銀光閃閃,更加誘人,銀杉的美稱便由此而來。國寶水杉
1943年,植物學家王戰教授在四川萬縣磨刀溪路旁發現了三棵從未見到過的奇異樹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33米,胸圍2米。當時誰也不認識它,甚至不知道它應該屬於哪一屬?哪一科?一直到1946年,由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胡先驌和樹木學家鄭萬鈞共同研究,才證實它就是億萬年前在地球大陸生存過的水杉,從此,植物分類學中就單獨添進了一個水杉屬、水杉種。
一億多年前,當時地球的氣候十分溫暖,水杉已在北極地帶生長,後來逐漸南移到歐、亞和北美洲,到第四紀時,地球發生大量冰川,各洲的水杉相繼滅絕,而隻在我國華中一小塊地方幸存下來。1943年以前,科學家隻是在中生代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過它的化石,自從在我國發現仍然生存的水杉以後,曾引起世界的震動!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先後從我國引種栽培,幾乎遍及全球!我國從遼寧到廣東的廣大範圍內,都有它的蹤跡。
水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其樹幹通直挺拔,枝子向側麵斜伸出去,全樹猶如一座寶塔。它的枝葉扶疏,樹形秀麗,既古樸典雅,又肅穆端莊,樹皮呈赤褐色,葉子細長,很扁,向下垂著,入秋以後便脫落。水杉不僅是著名的觀賞樹木,同時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樹種,它的適應力很強,生長極為迅速,在幼齡階段,每年可長高1米以上。水杉的經濟價值很高,其心材紫紅,材質細密輕軟,是造船、建築、橋梁、農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時還是質地優良的造紙原料。含蛋白質最多的植物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對糧食的需要量也不斷增長。
近二三十年來,人們主要是靠推廣良種、施用化肥、噴灑農藥、耕作機械化、改善灌溉係統等辦法來提高糧食產量的,但是這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煤等物質。同時產量的提高,在一定條件下總有個限度。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地球上豐富的植物資源,增加食物的品種,同時提高食物的質量,以不斷滿足人類的需要。
小球藻人們是熟悉的,它是一種綠藻,繁殖能力很強。它能利用太陽光製造大量的蛋白質,一般含蛋白質50%,超過牛肉、大豆等高蛋白質食物,所以營養價值很高。
螺旋藍藻的蛋白質含量比小球藻還要高,是已被發現的含蛋白質最高的植物。螺旋藻的個體比小球藻大100倍,蛋白質含量竟達68%,是瘦肉的3倍多,半肥半瘦豬肉的8倍多。所以,螺旋藍藻是未來大有希望的食物之一。含維生素C最多的植物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是維持人體正常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它能使人筋骨強健,提高人體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