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一位法國神父在四川省穆坪看到了一種奇特的樹木。時值開花季節,樹上那一對對白色花朵躲在碧玉般的綠葉中,隨風搖動,遠遠望去,仿佛是一群白鴿躲在枝頭,擺動著可愛的翅膀。當時,他被這種奇景迷住了。自此以後,便引來歐洲許多植物學家,他們不畏艱險,深入到四川、湖北等地進行考察。1903年首先引種至英國,後又傳至其他國家,從此,便成為歐洲的重要觀賞樹木。被讚譽為“中國鴿子樹”。這就是我國特產的珙桐。現在人們習慣稱它為“鴿子樹”了。據說國際城市日內瓦,家家都種有珙桐樹,可見人們對它的珍愛。1954年4月,周總理在日內瓦,適逢珙桐盛花時節,當他了解到,珙桐的故鄉就是中國時,連連稱讚,感慨萬千。

鴿子樹是一種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枝幹平滑。其葉片很大,為闊卵形,邊緣有許多鋸齒。它的花序是球形的,上麵聚集著許多小花。那被讚賞的仿佛鴿子翅膀似的美麗花朵,其實是它的苞片,就長在花序的基部。

關於鴿子樹,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漢代王昭君出塞以後,嫁於匈奴的呼韓邪單於。她日夜思念故鄉,寫下了一封家書,托白鴿為她送去,白鴿不停地飛翔,越過了千山萬水,終於在一個寒冷的夜晚飛到了昭君故裏附近的萬朝山下,但經過長途飛行,它們已經萬分疲倦,便在一棵大珙桐樹上停下來,立時,被凍僵在枝頭,化成美麗潔白的花朵……。

還有一個傳說是:古代一個皇帝,隻有一個女兒,取名白鴿公主。這公主不貪富貴,與一名叫珙桐的農家小夥相愛。她把一根碧玉簪掰為兩截,一截贈與珙桐,以表終身。但父皇不允,派人在深山殺死珙桐。白鴿公主得知後,不顧一切,逃出宮來,在珙桐受害處,失聲痛哭。忽然,在公主眼前長出一棵形如碧玉簪的小樹,頃刻之間,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公主伸開兩臂向這棵樹撲去,頓時,變成千萬朵形如白鴿、潔白美麗的花朵,掛滿枝頭。

鴿子樹之所以珍貴,還由於她是植物界中著名的“活化石”之一,植物界中的“大熊貓”。早在二、三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過後,地球上很多樹種都絕滅了,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由於地形複雜,在局部地方保留下一些古老的植物,珙桐就是那時幸存下來的。現在在湖北的神農架、貴州的梵淨山、四川的峨眉山、湖南的張家界和天平山以及雲南省西北部,可以看到零星的或小片的天然林木。它們大都生長在海拔1200-2500米的山地。在分布區內常常可以看到高達30米,直徑1米,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為了保護這一古老的孑遺植物,它被國家列為一類保護樹種。並把分布區劃為國家的自然保護區。感覺最靈敏的植物

一隻蚊子叮在馬身上,馬會搖頭擺尾驅趕蚊子。這是因為動物有靈敏的感覺。

植物有沒有感覺呢?你看,夏天的早晨,向日葵露出笑臉,迎接東方初升的朝陽;傍晚,太陽下山了,它又麵向西方,跟太陽告別。它從早到晚跟著太陽轉來轉去。合歡的小葉子一見到陽光就舒展開來,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又自動閉合起來。把一盆含苞欲放的鬱金香,從比較冷的地方移到溫暖的地方,幾分鍾內就會盛開。這說明,植物受到光、溫度等刺激後,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反應。

如果你用手輕輕碰一下含羞草,它的葉子會很快閉合。觸動它的力量大一些,它連枝帶葉都會下垂。有人研究過,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後0.08秒鍾內,葉子就會合攏,而且受到的刺激還能傳導到別處,傳導的速度最快每秒鍾達10厘米。在印度有一種植物,人和動物一走近它,它就立即把葉子卷起來。即使你步子很輕,它也能銳敏地感覺到。

感覺最靈敏的要算那些“吃”蟲植物。達爾文曾經作過一次試驗,他把一段長11毫米的細頭發絲,放在毛氈苔的葉子上,葉子上的絨毛也能立即感覺到,馬上卷曲起來把頭發按住。還有人把0.000003毫克的碳酸銨(一種含氮的肥料)滴在毛氈苔的絨毛上,它也能立刻感覺到。這樣微小的重量,人和一般動物是無論如何感覺不到的。這可是感覺最靈敏的植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