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植物血型之謎
同科植物,是有不同表現形態的。比如槭科植物,到了秋天,有的葉子變紅,有的葉子變黃,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一位植物學家認為,這是植物“血型”不同造成的。人們隻知道動物有血型,尤其是人,血型與性格等似乎有某種聯係。而植物沒有血液,也有血型嗎?
這位植物學家進行了實驗,利用人的血清分離出來的抗體,對700種植物進行血型檢驗,結果發現其中70多種植物存在著血型。植物所流動的液體與人體血液起同樣作用。而植物形態與血型也有關係:O型血型的槭科植物,秋天葉子變紅;AB型的則變黃。
區分植物血型,可能會進一步揭示生物進化的奧秘。不過,這方麵的研究還麵臨許多課題:為什麼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血型?嫁接時血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植物發光之謎
人們在生活中,都離不開燈,在自然界裏,卻有一些不用人工發電的各種奇特的燈。
在岡比亞南斯朋考草原上,有一種很奇怪的“草燈”。每到夜間,這種草葉瓣的外部的晶素在閃閃發光,就好像一盞燈一樣,當地的居民把它移植到家門口、院子裏,當作“路燈”來用。
在北美的原始森林裏,有一種叫魔樹的樹,它能發光。到了夜晚,它就開始發出閃閃的綠光來。這時,人們就來到樹下看書、下棋、玩耍。
這些很有趣也很有用的“自然界之燈”,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人們還在探索研究之中。放電樹之謎
印度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樹。假如人們從樹旁經過,一不小心碰了它的枝條,立刻就感到像被電擊了一樣地難受,趕快避而遠之。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種樹既能蓄電,又能放電。中午電流較強,半夜電流較弱。一些植物學家和生物學家,對此極為關注。他們推測,這種樹可能有一種把太陽的熱(或光)能轉變成電能的機製。但是,還解不開這個謎,不知道是怎樣轉換的,靠什麼轉換的,這種蓄電、放電現象對植物的生長有什麼作用?“大米樹”植物之謎
人們隻知道禾本科植物的水稻能生產大米,可你知道高大的樹木植物也能生產“大米”嗎?這種樹叫西穀椰子,也叫米樹,它屬於棕櫚樹科,外觀與棕櫚樹完全一樣。米樹主要生長在亞洲和太平洋的熱帶地區,馬來半島、印尼諸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和地區較多。米樹和棕櫚樹一樣,樹幹挺直,葉片很長,長3—6米,四季常綠,是較為理想的風景樹。它生長較快,十年就可長成10—20米左右高的大樹。米樹的開花習性非常奇特,它與竹子一樣,一生隻開花一次,開花後,就宣告生命的結束,幾個月內就會慢慢地死去。這樣,米樹一般壽命也就是10—20年左右。
米樹為什麼開花後就會死亡,至今仍然是個不解之謎。有的人解釋,可能與它的生理結構有關。因為米樹的樹皮內全是水溶性澱粉,“大米”就生長在這裏,一棵大樹中能貯存幾百公斤澱粉。它平時樹幹內的澱粉沒有那麼多,到了開花時,樹幹內的澱粉積累最高,但令人難信的是,這幾百公斤的澱粉在開花後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全部被消耗掉。到時,枯死的米樹隻留下一根空空的樹皮。當地農民為了能獲得更多上帝所賜給他們的“大米”,因而必須在米樹開花後的一周內就立即把它砍倒,及時收獲其樹幹內所積累的澱粉。人們把刮下來的澱粉放入桶中,加水攪拌成米湯,然後讓它澄清去雜和倒掉上層的清水,取出晾幹,最後再加工成一粒一粒的“大米”。這就是我們通常在市場上見到的“西米”。
“西米”不僅是當地土著居民的重要糧食,同時還是紡織工業的上漿原料等。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對木本糧油的基因工程轉移很感興趣,其目的是探討能否育成像米樹、麵包樹等植物的超高產新品種,盡管這種想法在目前可能還不現實,但這對揭開米樹之謎注入了新的希望。水田香稻之謎
在我國海拔1200多米的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悅來鄉寺院村土家山寨,有5塊令人驚奇的水田,它能使普通水稻變成香稻,就好像這塊土地有“特異功能”那樣。
這5塊水田的麵積相當於2畝地,它位於寺院村數百畝梯田之中。從外貌上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事實上,它卻和周圍數十畝同耕、同種、同管理的稻穀大不一樣,生長在這5塊水田裏的水稻,總是長出香稻來,而別的地方就不能。
人們感到奇怪,就做了試驗,變換過水稻種子,但是,無論你怎樣變換,它都能產出香稻,不論遇上多大的旱災或者其他的自然災害,它都不受影響,照樣收獲,香稻的氣味也絲毫不減,米的顏色和質量也不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