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以陰陽學說為基礎的天文學理論和“天人相應”的理論體係,也就是《周易》所說的“觀象於天,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產物(可能是《太極圖》以靈感信息的方式傳達出來的)。這是巫術方法最重要的特征,它的整合性類比思維方式與氣功、特異功能完全一致,但與以後建立起來的自然科學卻完全不同。

另外,就《太極圖》本身來看,陰陽兩儀記錄著地球由於自轉和公轉而產生的晝夜之象和四時之序。此外,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麵和自轉的軌道平麵之間的交角(黃赤交角)為23°26′21″。而從《太極圖》上看,陰陽兩儀的S形螺旋體夾角,也正巧在23°左右。所以有人認為,太極的具體模式就是地球。

在上古交通閉塞、工具極端落後的情況下,怎麼就已達到把地球作為一個模式來畫圖形的程度呢?這還得回到伏羲上來。《古今圖書集成》上的一段記載說:“上古伏羲時,龍馬負圖出……伏羲則之,以畫八卦。”參考前述關於龍的假說,那麼“龍馬”也可能就是飛碟的象征表述。也就是說,一個與外星文明有聯係的“偉大的羲”,憑借著“龍馬”(飛碟)提供的數字密碼和模型,才畫出了八卦和《太極圖》。

更有趣的是,在後世所傳的一些修煉圖譜中,《太極圖》被轉換成天文圖,並將北鬥七星安放在中心。從這一圖譜看,我們這個世界以北鬥星為天心。北鬥星每年12個月指遍四方28宿,曆全年24個節氣、72候、365日又1/4日。所以,一些修煉氣功的人,在采氣時都必須遵照這一圖示,麵對北鬥星所指的方向。這是否從一種靈感信息上暗示著《太極圖》的真正來源呢?

《太極圖》和中醫學

與天文學一樣,《太極圖》和中國古代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黃帝內經》上說:“生之本,本於陰陽。”由於《太極圖》是“近取諸身”,所以陰陽之道也涵蓋了整個中醫領域,成為中國古代生命科學的基礎。《周易·說卦傳》指出:“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良為手,兌為口。”把人身器官與《太極圖》上的八卦相對應。而《內經》則進一步把人的髒腑、血脈與日、月、山脈、河流、海洋通過類比連在一起,形成了“人身小天地”和“自然大天地”合一的“無人相應”說。在這方麵,中國醫學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圖譜,是我們今天進行生命科學研究的珍貴資料。

今天,有人根據《太極圖》的八卦學說進行生命科學的研究,認為它包藏著人的年壽信息。從《太極圖》看,人的正常壽命年限應當是119~148歲。進一步講,以“生生之謂易”的哲理,結合《周易》六十四卦推論,得出人的壽命年限為384歲。前段時間,有人還通過先進的腦功能掃描技術——腦漲落圖,對人腦進行掃描分析,得出的結果使人驚訝不已:人的大腦就是一張太極圖案。

由此可見,《太極圖》以簡馭繁,無論在天文上還是在人體內,都表現出知識的高度凝聚性。這在上古時期是難以想像的。這種綜合性的整體知識模型,惟有聯係外星球的高級文明,才能找到一個較完滿的解釋。

上古文明抑或外星文明

目前的易學研究,仍然把《太極圖》當做上古文明的產物。因此,主要的研究方向仍是放在曆史的考證上。這就有一個問題無法解決:無論從中國醫學、氣功的原理還是當代天文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發展來看,多有和《太極圖》暗合的地方,因而能從《太極圖》上得到印證,但《太極圖》本身由於缺乏綜合研究卻不能發揮作用,直接促使我們目前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出現突破。這無疑是由思維定向所造成的。現在麵臨兩條出路:如果僅僅視《太極圖》為上古初民的智慧,那就毫無神秘意義可言,隻能是曆史學的研究對象;如果視《太極圖》為某種神秘信息以巫覡文化方式的整合,那就有可能來自外星文明,那麼,它就是“飛碟學”、自然科學(特別是綜合性、邊緣性學科)的研究對象。顯然,前一條路是劃地為牢,與事實也多有出入,因而不符合真正的科學精神。

現在的問題是,除進一步對《太極圖》的來源做深入的曆史考證外,還要轉換思考角度,嚐試著從外星文明的角度來研究《太極圖》。從以往對《太極圖》的不完全的分析來看,對它的破譯首先麵臨著一個問題可能就是知識的整合。而這正是目前飛碟現象所表現出來的一個重要特征。其實,目前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也已經導致了知識的整合,如:耗散結構、協同學等等。不過與《太極圖》相比較,那是在較低的層次、較小的範圍內的整合,也許,甚至是方向截然不同的整合。

盡管距離完全揭開《太極圖》的謎底還很遙遠,但是《太極圖》的曆史及其所顯現的文明特征向我們指出了一條線索。能否盡早破譯這個上古之謎,關鍵還在於我們的態度。

金字塔是外星人所建嗎

埃及的金塔居世界七大奇跡之首,它的建築雄偉壯觀。當時,地球人不可能有那麼先進的技術可以建造如此神奇的建築,那麼金字塔究竟是誰建造的呢?我們還是從古埃及神秘的建築說起吧。

直到現在,人們已發現了80座金字塔,這些大大小小的雄偉建築,分布尼羅河兩岸,其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叫庫孕金字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單體人工建築物。它建於公元前2600年左右,高約146米,塔基每邊長232米,繞一周約1公裏,塔身用230塊巨石砌成,平均每塊重25噸,石塊之間不用任何膠粘物,而由石塊與石塊相互疊積而成,人們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片插入兩塊石頭之間。經曆了近5000年的風風雨雨,它仍然屹然挺立,讓人歎為觀止。

庫孕金塔聳立在開羅以西10公裏外的吉薩高原。那兒荒砂遍地,在這種地方修築這樣一座建築,設計者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據說,這座金字塔在那樣的風沙環境中可以保存10萬年而毫無損壞,這個時間結束以前,人類文明說不定就不複存在了。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一批又一批的工作者來到埃及,他們以驚異的目光,凝視著這座不朽的建築。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塊雕鑿成墓穴,陵墓內部的通道和墓室的布局好像迷宮一樣,古代埃及人到底是用什麼方法設計它的。陵墓的通風道傾斜深入多層地下,石壁光滑,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但誰也弄不清古埃及人是如何掌握如此高超的技巧,不知道他們使用的是多麼先進的工具。要知道,那時候人類還沒有掌握鐵器。

更令專家們想不通的是,建造這座金字塔需要多少勞動力?據推測建,造金字塔時,埃及當時的居民必須是5000萬人,否則難以維持工程所需的食品和勞力。當專家仔細研究時發現,公元前3000年全世界的人口隻有2000萬左右。

進一步研究的情況還表明,眾多的勞動力必須在農田上耕耘以保證雕鑿工地上足夠的糧食。而地勢狹長的尼羅河流域所能提供的耕地,似乎不足以維持施工隊伍的需求。這支施工隊伍少在幾十萬人,最多時可達百萬人之多,他們之中不但要有工程人員、工人、石匠,還要有一支監護工程施工的部隊、大批僧侶,以及法老們的家族。僅憑尼羅河流域的農業收成,能保證工程的需求嗎?因此,人們懷疑,可能有一批不以地球上糧食為生的人在這裏施工。

令人不可思議之處還在於,古埃及人用什麼工具來運輸神殿所需的巨大石塊呢?傳統的看法認為,古埃及人利用滾木運輸,這種最原始的辦法,固然能將龐大的石料運抵工地,但滾木需要大樹的樹幹才能做成,尼羅河流域樹木稀少。在尼羅河岸分布最廣、生長最多的是棕櫚樹,但古埃及人絕對不可能大片砍伐棕櫚樹,況且棕櫚樹幹質地鬆軟,是無法充當滾木的。因為棕櫚樹的果實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糧食來源,棕櫚樹葉又是炎熱的沙漠中惟一可以遮陽的材料。大規模砍伐棕桐樹,埃及人等於在做自殺的蠢事。

那麼,埃及人很可能從域外進口木材。提這樣設想的人並沒想到,從外地輸入木材就意味著古埃及人擁有一支龐大的船隊,渡海將木材運到開羅,從開羅裝上馬車送到工地。且不說4500年前埃及人是否擁有龐大的船隊,光說陸途運輸的馬車,還是在金字塔建成後的900年,才出現在埃及的土地上。因此,人們猜測,很可能有其他更先進的運輸工具運輸這些巨石。但在當時,地球上是不存在這些先進工具的。

據測算,大金字塔是由260萬塊每塊重約10噸的石塊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粘和物,曆經4500年的風風雨雨,其縫隙仍相當嚴密,一把鋒利的尖刀都難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藝,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者奴隸之手,的確叫人難以相信。

另外,金字塔僅僅是埃及人才能享用的陵墓,這一觀點同樣讓人難以接受。暫且不說這260萬塊巨石如何采掘,單說把它們堆砌起來就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如果每天築砌10塊巨石,那麼,完成這個建築所需的時間為26萬天,即700年的時間。我們還可以加速工程的進度,如果每天築砌100塊巨石,那麼,完成這個建築所需時間為26000天,即70年。那麼,埃及人為什麼要建造這個自己無法享用的陵墓呢?真讓人不可思議。

在埃及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考古學家稱金字塔內藏有外星人或生物。保羅·加柏博士與其他考古專家,在研究埃及金字塔的內部設計技術時,偶然發現塔內密室中藏有一具冰封的物件,探測儀器顯示該物件內有心跳頻率及血壓計,相信它已存在5000年了。因而,專家們還認為,冰封底上是一具仍有生命力的生物。

科學家們又從該塔內發現的一卷用象形文字記載的文獻獲知,距今約5000年前,有一輛被稱為“飛天馬車”的東西撞向開羅附近,並有一名生還者。該卷文獻稱“生還者”為設計師,考古學家相信,這個外太空人便是金字塔的設計及建造者,而金字塔是作為通知外太空的同類前往救援的標誌。但令科學家們迷惑不解的是,那外太空人是如何製造了一個如此穩固、不會溶解的冰窖,並把自己藏身於內呢?

關於金字塔的許多難解之謎,將會引起科學家們更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