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結果負責是一種可貴的職業精神,每一個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夠在工作中對結果負責,將問題圓滿地解決掉。在職場中,對結果負責的同時也是對自己未來的負責。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人士,那麼最關鍵的要素就是你是否真正對工作的結果負責任。成功的企業或個人與財源、機會、性格、知識等都沒有必然的聯係,但在他們身上隻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工作結果負有強烈的責任感。
工作時不負責任會給你的老板帶來損失,但損失更大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工作,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來努力完成工作。他們以為自己蒙騙了老板,其實,他們愚弄的隻是自己。老板或許並不了解每個員工的表現,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細節。但是一位優秀的員工很清楚,對工作負責最終可以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升遷和獎勵是不會落在那些不負責任的員工頭上的。相反,那些勤奮、敬業的員工往往會在工作中受益匪淺:在精神上,他們獲得了快樂和自信;在物質上,他們也獲得了豐厚的報酬。
安德魯大學畢業後,在一艘驅逐艦上工作。
這艘艦艇是3艘姊妹艦中的一艘,它們出自同一家造船廠,來自同一份設計圖紙,在6個月的時間裏先後被配備到同一個戰鬥群中去。
派到這3艘艦隻上的人員的來源也基本相同,船員們經過同樣的訓練課程,並從同一個後勤係統中獲得補給和維修服務。
唯一不同的是,經過一段時間,3艘艦艇的表現卻迥然不同。
其中的一艘似乎永遠無法正常工作,它無法按照操作安排進行訓練,在訓練中表現也很差勁、船很髒,水手的製服看上去皺巴巴的,整艘船彌漫著一種缺乏自信的氣氛。
第2艘艦艇恰恰相反,從來沒有發生過大的事故,在訓練和檢查中表現良好。最重要的是,每次任務都完成得非常圓滿。船員們也都信心十足,鬥誌昂揚。
第3艘艦艇,則表現平平。
造成這3艘艦艇不同表現的原因在哪裏安德魯得出結論:因為艦上的指揮官和船員們對“責任”的看法不一。表現最好的艦艇是由責任感強的管理者領導的,而其他兩艘不是。
經過一段時間,這3艘艦艇部麵對著同樣的設備、人員和操作問題。表現最出色的艦艇秉承的責任觀是:無論發生什麼問題,都要達到預期的結果。而表現不佳的指揮官卻總是急於尋找借口“發動機出問題了”或者“我們不能從供應中心得到需要的零件”。
由此,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你想成為卓越的人才,如果你想要成功,那麼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你是否對你的工作結果負責。對工作結果負責的人,就是對自已負責。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看似不能完成或者自認為不太合理的任務,而企業和上司正在等待著結果。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要退縮,不要抵觸。因為你被要求提供結果,同時也意味著你正在承擔一種責任。你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要逃避,負起責任,對自己負責,對結果負責。所有優秀的人才,都會對自己、對結果負責。
不折不扣地完成職責
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對提升執行力的最基本的要求。
很多時候,完成任務打了折扣,不是因為沒理解任務內容,而是工作沒有做完。工作沒有做完,自然就談不上有什麼效果。
對自己的任務打折扣,不僅極大地影響個人的發展,更是損害團隊業績的“罪魁禍首”,因為,每個人工作效率差一點,團體的業績就會差很多。因此,一旦接受了任務,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心態,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半途而廢。
2008年,華為公司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之一。在華為員工的心中,完成任務的目標高於一切,也正是因為華為員工有這樣的心態,華為才能躋身於服務全球運營商前50強。
在玻利維亞建基站的時候,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個基站在熱帶雨林區的山頂,客戶要求三天內安裝完、放號並開通。
負責這個項目的範永君和同事們將貨物運到了山腳,然而卻發現承運商根本沒辦法把貨物運上山。因為山上隻有一條崎嶇的小路,僅容兩人並行,運貨的車沒辦法開上去。
這可怎麼辦?客戶那邊毫不通融,堅持要三天內必須開通。範永君隻好跟承運商商量,承運商倒是想了個辦法,用直升機運送。
是跟客戶要求再寬限幾天?且不說客戶不會同意,就算是真的同意多給幾天的時間,難道山上就能多出條方便運貨的路嗎?
那麼,是采用承運商的辦法,雇用直升機?用直升機運送倒是又快又方便,可是費用高達8000美金啊。
那麼……就此放棄?
不,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既然接受了這個任務就一定得完成。
還有其他的辦法嗎?範永君認真地思考著。
仔細考察了山路的情況後,範永君做了一個讓承運商都覺得吃驚的決定:用人力將設備抬上去。
玻利維亞可是高原之國,國內主要地區的海拔幾乎都在2500~4000米左右,一般剛到此地的人,一行動都會氣喘如牛。在這種環境裏爬山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了,更何況還是要抬著沉重的設備上山。
僅僅兩公裏的山路,範永君和他的團隊,帶著雇來的工人,一路輪流抬著分拆好的設備,從早上6點多一直走到了晚上9點多。到山上的時候,範永君已經累得腿都打戰了,連承運商都禁不住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設備終於運上了山,在客戶要求的時間內建好了基站,客戶非常滿意。而最後結算的費用,也隻用了7000多人民幣。
假如我們是範永君,碰到這樣的事情,會怎麼辦。可能通常會有兩種做法:
第一種,打電話問公司,假如花掉8000美元用直升機運送設備,還有沒有利潤?如果沒有利潤,那就告訴客戶,說設備沒有辦法運上去,基站沒法建了,請客戶諒解。
第二種,既然客戶一點都不能通融,那也沒有別的辦法了,隻能采納承運商的建議,用飛機將設備運上去,至於費用,那不是我考慮的事,反正有公司承擔。
如果有了這樣的念頭,自然就不會去想辦法克服困難。
而範永君想的卻是,一定要在規定期限和費用內,把設備送上山,否則絕不罷休。因為有了為完成任務盡一切努力的決心,所以他才能夠在沒有辦法中找到辦法,最終不打任何折扣地把任務完成。
做任何工作都一樣,如果一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是推脫、找借口、圖省事,那麼就算解決問題的方法本來有很多種,你也不可能想到其中任何一種,更別說是順利把任務完成,不打折扣。
不折不扣的執行精神是一家企業和一個人生存發展的基本保證。失去了不折不扣的執行精神,就失去了個人和企業長久生存與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不折不扣的執行力,也就沒有了核心競爭力。
所以,作為一名組織成員,一旦接受了任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要有緊咬目標不鬆勁的心態,像範永君一樣,先不問難,先問自己是否已經竭盡全力。
為自己的諾言負責
古人雲:“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
有一件事情,了解北大荒曆史的人都會知道這樣一個人物——在北大荒插隊的上海知青英雄金訓華。
1968年8月15日,為了搶救落入洪水中的國家財產——150根電線杆(當然是木頭的),金訓華帶領另一位上海知青陳健跳入洪水中,奮不顧身去搶救。當營救他們的船開來,陳健抓住船身,卻因筋疲力盡手被洪水打鬆,離開了船身。
就在這生命的危急關頭,金訓華在後麵猛推了他一把,把他救上了船,而金訓華自己卻被洪水卷走,永遠失去了最寶貴的生命。那一年,金訓華和陳健都隻有19歲。
從此,陳健,一個普通的知青,再也沒有離開過北大荒。陳健在金訓華犧牲後說過一句話:金訓華是為救我犧牲的,我發誓要永遠留在北大荒,為金訓華守一輩子墓地。
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許多年就這樣過去了。盡管沒有人監督他一定要真的守一輩子金訓華的墓地;相反,許多好心人都勸他回上海。他卻搖頭說:不!因為他對金訓華有一個承諾,他要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