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氣象迷宮7(3 / 3)

不僅幹燥的雪丘上會產生音樂,就是一般的積雪上也會產生出各種各樣的聲響。

在嚴寒無風的日子裏,積雪在腳下“哢嚓哢嚓”作響的情景是很生動有趣的。而坐在雪橇上,聆聽下麵滑鐵的聲響,一會兒強,一會兒弱,“沙沙”作響,好像春蠶在嚼食桑葉一樣,也是情趣盎然的。

積雪發聲的原因

積雪上發出各種聲音的原因,目前很少有人研究。一般人推測這種現象與雪粒間發生摩擦而引起的變化以及雪上有壓力時雪粒重新分布有關。

積雪上的“哢嚓”聲,常因踩在雪上的輕重程度而不同。有經驗的細心人,能夠根據音響的不同,分辨出行人是老人還是小孩,壯年男子還是年輕姑娘。“哢嚓”聲的音色有時隨著空氣溫度而有所變化。一般在溫度低於零下2度時,就能清晰地聽到這種音響。溫度越低,音色越清脆明快。有經驗的人,可以根據音色的不同來判斷當時的氣溫,大約能準確到2度左右。

氣流在積雪表麵上經過的時候,也能發出響聲。風在密度較大的積雪外殼上,時而追逐雪粒,時而攜帶雪粒,發出特別的聲音,有時像野狼嚎叫,有時像嬰兒啼泣。在有風暴時,既有雪粒互相摩擦撞擊的“嚓嚓”聲,也有雪粒摩擦起電而引起的火花爆閃的“劈啪”聲;既有雪粒衝擊撞磕障礙物的彈跳聲,也有雪粒沉積下落時的“簌簌”聲。

積雪內部產生的聲音

雪崩產生的響聲就更驚人了,有時簡直像雷鳴地震一樣,而且往往伴隨著“轟隆隆”可怕的回聲,令人毛發悚然。雪崩引起空氣振蕩,發出尖銳恐怖的呼嘯聲,也使人膽戰心驚。

除了積雪表麵的聲音以外,從積雪內部,也能聽到其他聲音。在季節性積雪地區,到了積雪後期,積雪表麵常被一層凍雪形成的冰殼覆裹,而在積雪內部,由於雪粒的密實作用發生沉降,形成空洞。

這時,如果有人在冰殼上行走,就能聽到雪裏好像有一種從幽深的地方傳來的聲音。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積雪內部的空洞,猶如樂器的共鳴箱,與冰殼上的腳步聲發生了共鳴的緣故。

在高山冰川積聚雪花的粒雪盆裏,那裏有厚厚的積雪。當我們在這種積雪表麵上行走時,經常會忽然感到腳底下的雪層“哢嚓”一聲,斷裂了,把人嚇得停住了腳步。

緊接著,雪層斷裂的聲響迅速地傳向遼闊的四方,人也感到仿佛在電梯裏似的,腳底下的雪層在沉陷下去。直至遠處傳來悶雷般的回聲,這種恐怖的感覺才會消失。這也是積雪內部產生大麵積空洞後而產生的共鳴聲音。

閱讀點擊

晴空降雪,1975年12月10日,甘肅省和政縣在連續降雪5天,夜間天氣轉晴後,觀測到一次罕見的晴空降雪現象。其實是當降雪質點的形成層很薄,降雪質點的濃度又很小時,它們對光的散射與折射都很弱,雪好像降自“晴空”。

空氣變熱之謎

是太陽把空氣曬熱的嗎

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強烈的陽光把地麵曬得發燙,天氣酷熱難耐,使人像生活在蒸籠裏一樣,就連吹來的風也是熱烘烘的。常聽有人說:“瞧,太陽多毒,把空氣都曬得這麼熱。”

是太陽把空氣曬熱了嗎?

當然,沒有陽光的照射,空氣是不會熱的。夜裏的氣溫就比白天的氣溫低得多嘛。而且,夏季太陽高懸頭頂,照射時間長,氣溫就高;冬天,太陽斜射,照射時間又短,氣溫就低。這些不都說明空氣是被太陽曬熱的嗎?

空氣確實是因為有了陽光照射才熱的,但是並不是太陽曬熱的,而是地麵把它烤熱的。

空氣變熱的原因

太陽的光熱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來源。太陽每年供給地球的熱量,相當於燃燒200億噸煤所產生的巨大熱能。不過,太陽射向地球的是短波輻射,大氣並不能吸收這種輻射的熱量。所以,陽光雖然穿過大氣,可是並不能把它曬熱。

穿過大氣到達地麵的太陽輻射能,大部分被陸地和海洋吸收。陸地和海洋不僅吸收太陽的輻射能,同時也要以輻射的方式放出熱量,這叫做地麵輻射。地麵輻射和太陽輻射不同,是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空中輻射熱量,這種熱量能被大氣吸收。氣溫的升高主要是靠吸收地麵長波輻射的能量。同時,吸收了太陽輻射熱能而提高了溫度的地麵,通過空氣的上下對流,也會把一部分熱量傳給大氣。

正因為氣溫的高低決定於地麵長波輻射的多少,所以應該說,空氣是地麵烤熱的,而不是太陽把它曬熱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假如沒有太陽照射,地麵也就不會增溫,地麵不增溫,當然也就不會有熱量再輻射給大氣。所以,雖然太陽不能直接把空氣曬熱,但是使氣溫升高的主要能量來源仍然是太陽的光熱。

世界各地所處的緯度不同,接受太陽光熱的多少就不同。越接近赤道,也就是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越強烈,地麵吸收的太陽光熱多,地麵的長波輻射就多,氣溫也就高。

緯度越高的地方,譬如說,越接近兩極的地區,情況正好相反,所以氣溫就低。這是地球上從赤道到兩極氣溫逐漸變低的基本原因。

同一個地區,不同季節太陽的高度不一樣。夏季,太陽高度大,照射時間長,地麵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地麵長波輻射強,氣溫就高。冬季,太陽低,照射時間短,地麵得到的光熱少,大氣從地麵長波輻射中獲取的能量少,氣溫就低。這是造成同一個地方冬夏氣溫不同、白天和夜間氣溫不同的基本原因。

萬蛙“相親”之謎

2008年10月,四川省蒲江縣鶴山鎮團結村卻出現了一件怪事:3天的時間裏,上萬隻青蛙聚集在村旁的小河邊,熱熱鬧鬧地“相親”交配,並當場產卵生兒育女。如此大規模的青蛙“相親”,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和不安:眾多青蛙從哪裏來?本該在春天繁殖的它們為何選擇在深秋繁殖?青蛙的這種反常行為,是否預兆著大地震等自然災難的來臨呢?

原來,入秋後,四川盆地的氣溫出現了異常偏高現象,9月蒲江縣氣溫達21.9度,比常年偏高0.7度,進入10月,蒲江氣溫下降仍然緩慢,平均氣溫達到了18.0度,比常年同期偏高0.9度。而18.0度正是青蛙繁殖交配的最佳溫度。

除了氣溫偏高,降水偏多也促成了青蛙們“相親”聚會。9月蒲江縣的降水為210.3毫米,比常年偏多25%,10月降水也有102.4毫米,比常年偏多50%。

這樣豐沛而適宜的降水,與當地春夏之交,青蛙大量繁殖時的降水量差不多。正是持續不斷的降水,使得蒲江縣鶴山鎮等地渠滿塘溢,為青蛙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絕佳場所。

此外,9月22日至26日,四川盆地西部出現的持續性區域暴雨天氣,對萬蛙聚會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別是23日晚和25日晚,包括蒲江縣在內的盆地西部分別出現了兩次區域性暴雨天氣,其過程間隔僅有一天,為曆史罕見,而且伴隨強降水天氣,盆地西部還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雷暴。

生態環境轉好,使得青蛙數量成倍增長,而氣溫偏高,降水偏多、雷暴猛烈等異常氣候,使得青蛙出現了錯季繁殖現象,這便是萬蛙聚會“相親”的真正原因。

閱讀點擊

由於熱的緣故,人很容易變的浮躁,熱也能說是一種能量的充足表現形式,因此,過於充足時,人本能會想發泄,就很容易致使思維發散,處理事情不經過大腦,人易怒等。這些都是由於熱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急於發泄的原因。

發光氣團是什麼

神秘的發光氣團

美國新澤西州有一條綿延數千千米的鐵路。據報道,在長穀鎮這一路段,當地人在夜間,常看到有一種神秘的發光氣團搖曳著升入空中。當地人把這種夜間出現的發光氣團叫做“鬼燈”。不過“鬼燈”的出現,並不僅僅限於長穀鎮附近地區。

據說1904年至1950年間,在英國威爾士的巴爾默爾,從埃格倫小教堂至9000米外的朗費爾小教堂之間,當地人多次看到在連續數小時內,出現許多直徑約6英寸的深黃色和血紅色光球,當地稱為“神火”。

“鬼燈”和“神火”都是同屬一種類型的罕見的自然現象。據統計,美國已有100多個地方發現了“鬼燈”。於是社會上傳說紛紜,有人說這是鬼火,有人則把它與飛碟聯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