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氣象迷宮6(2 / 3)

最近發生此現象的記載

2007年3月6日下午15時51分,安德魯·薩法斯於美國康科德城拍下環天頂弧現象。

2008年9月14日,英國劍橋市出現環天頂弧現象,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傑奎琳·米頓拍下了此次奇觀。

2008年9月2日,甘肅省蘭州市出現環天頂弧現象,在蘭州市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攝影愛好者拍下了12張此次奇觀的珍貴照片,其中有環天頂弧的局部照片,也有環天頂弧和地麵槐樹、樓房在同一畫麵的照片。

2010年4月20日17時許,天津上空發生環天頂弧現象。

2011年10月22日下午16時30分左右,浙江省溫州市出現環天頂弧現象,有網友拍下環天頂弧現象。

彩虹為何會倒掛

2010年9月23日,大晴天,河南省鄭州的天空出現了彩虹。氣象專家說,這是正常的陽光折射現象,很多人叫它“天空的笑臉”。

在大家的印象中,風雨過後才會有彩虹,這大晴天的,哪來的彩虹?

鄭州市氣象台台長說,出現這樣的景觀,是由於高空的水粒子達到了一定的密度,陽光被反射、折射後產生了七彩色,也就是人們常見的彩虹。

氣象專家稱,春秋季節,高空與低空空氣的溫差較大,水蒸氣在高空會結冰,使高空空氣密度比低空空氣密度大,形成“倒三棱鏡”。

當天空晴朗、雲層少,太陽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在這層薄薄的、表麵彎曲的小冰晶上,形成折射,就會出現倒掛彩虹奇觀。這種彩虹的出現與雨、霧天氣無關。

它和常見的彩虹的顏色排列正好相反,紫色在最上麵,紅色在最下麵。通常,我們見到的彩虹,都是橫跨的半圓弧,而為何這次見到的彩虹卻相反,形成倒掛彩虹呢?

氣象專家說,彩虹彎曲的原因是,陽光進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後在水滴的背麵反射,最後離開水滴時再折射一次,最後射向我們的眼睛。

陽光在穿越水滴時,會發生彎曲,紅色光的彎曲度最大,橙色光與黃色光次之,依此類推,彎曲最少的是紫色光。所以說,當我們看到彩虹時,紅光在最上方,其他顏色在下。

而倒掛彩虹是陽光在小冰晶上折射形成的,和一般彩虹形成的原理不同,也就出現了內外有別的情形,出現倒掛現象。

閱讀點擊

倒掛彩虹的顏色排列方式與彩虹也不一樣。彩虹的七彩顏色,從外至內分別為:紅、橙、黃、綠、青、藍、紫。而倒掛彩虹的顏色剛好與其相反,紫色在最上麵,紅色在最下麵,即:紫、藍、綠、黃、橙、紅。

日暈奇觀之謎

各地驚現日暈奇觀

2006年3月3日,黑龍江省大慶市市民驚奇地發現天上有3個甚至4個太陽。當時出現3日同輝,正好是在一條線上,中間這個是圓的太陽,兩邊有點月牙形,邊緣非常清晰。中間上麵那個太陽不是很明顯,得仔細看,尤其通過鏡頭看的時候,第四個太陽能看出來。

2006年8月18日中午,拉薩布達拉宮上空出現日暈奇觀。當時,布達拉宮上空的太陽周圍有一道美麗的光環,內紅外紫,頗為壯觀,持續兩個小時左右,市民們紛紛駐足觀看。

日暈是一種正常的氣象現象,是陽光透過由冰晶構成的卷層雲折射出的各種顏色的光線形成的。高原比平原出現日暈現象的次數多。

深圳日暈,2009年3月14日中午,深圳天空上出現了一輪全暈圈日暈。日暈是日光通過雲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現象,圍繞太陽環形,呈彩色。日暈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天文氣象。

漯河日暈,2009年5月17日上午10時左右至下午14時左右,河南省漯河地區上萬名群眾看到了一種十分罕見的日暈奇觀。也就在幾天前當地剛下過一場大雨,而雨後的當天天氣則顯得十分晴朗。

上午10時左右,天上正在形成一種壯觀的太陽光環,在之後的近4個小時,這個環繞太陽周圍的彩環不斷變換各種色彩,而環的內圈則為淡紫色的,外圈則呈淡黃色的。

2011年2月9日上午10時,澳大利亞西澳州卡拉薩鎮附近中冶西澳鐵礦項目出現日暈奇觀。據了解,在1月28日該地區曾經有4級颶風經過。

2011年5月22日,河北邢台出現日暈。上午9時邢台市寧晉縣觀測到日暈,隨後觀測者到達西南部60000米的臨城縣,持續觀測日暈直至下午16時還未消失。

什麼是日暈

日暈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日光通過卷層雲時,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當光線射入卷層雲中的冰晶後,經過兩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有卷層雲時,天空中會飄浮著無數冰晶,在太陽周圍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將同一種顏色的光折射到我們的眼睛裏形成內紅外紫的暈環。天空中有冰晶組成的卷層雲時,往往在太陽周圍出現一個或兩個以上以太陽為中心、內紅外紫的彩色光環,有時還會出現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點和光弧,這些光環、光點和光弧統稱為暈。

日暈是日光通過雲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現象,圍繞太陽環形,呈彩色。日暈的出現,往往預示天氣要有一定的變化。日暈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天象。

日暈是卷雲、卷層雲形成的環繞在太陽周圍的彩色光環或光弧,色帶排列內紅外紫。日暈有時也被稱為“日枷”,有全暈圈和缺口暈。據專家介紹,日暈是日光通過卷層雲時,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當光線射入卷層雲中的冰晶後,經過兩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實際上,有卷層雲時,天空飄浮著無數冰晶,在太陽周圍的同一圓圈上的冰晶,都能將同顏色的光折射到我們的眼睛裏而形成內紅外紫的暈環。天空中有由冰晶組成的卷層雲時,往往在太陽周圍出現一個或兩個以上以太陽為中心內紅外紫的彩色光環,有時還會出現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點和光弧,這些光環、光點和光弧統稱為暈。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有時候,在太陽或月亮周圍出現一道光圈,色彩豔麗,人們叫它“風圈”,氣象上稱暈。出現在太陽周圍的光圈叫日暈,出現在月亮周圍的光圈叫月暈。它是由於日、月光線通過雲層時,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而這種冰晶結構的雲常常是冷暖空氣相遇而生成的雲層,以後雲層增厚,發展成雨層雲,所以暈是風雨將臨的征兆。

當天空中出現暈時本地離這層雲有六七百千米,按每小時四五十千米移速來估算,一般在暈出現後10多個小時風雨才會到來,這便是“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道理。

但並不是每次出現暈以後必定刮風下雨,還要根據雲的發展情況去分析。一般出現月暈時,下雨的可能性比出現日暈時少,而多是刮風天氣。

2006年5月21日13時30分左右,四川省樂山市中心城區出現了神奇的日暈天象:太陽周圍一個巨大的光圈吸引了當地市民競相駐足觀望。光圈主要由內外兩種顏色組成,內側呈淡紅色,外側呈淡紫色。在晴朗湛藍的天宇上,色彩繽紛的光圈環繞在耀眼奪目的太陽周圍,看上去就像太陽戴了一頂碩大的草帽。

令人稱奇的是,在同一城區的南北兩邊看到的天象卻各不相同。下午14時,人們在樂山城區南邊肖公嘴附近發現了日暈的另一種姿態,天空中隻能觀察到半邊的太陽“光圈”。這種現象大約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後才逐漸消散。據了解,日暈現象出現的當天晚上,樂山市再次遭受了雷雨天氣的侵襲,正好應驗了“日暈三更雨”的民諺。

專家解釋,由於四川省盆地多以低雲層為主,水汽大,一般情況很難看到日暈。

樂山市民之所以看到了清晰、完整的日暈,是因為前一天晚上市區一場大雨之後,第二天空中雲層消散,空氣非常清新,再加上有新的雷雨天氣即將入侵。

到下午13時左右,空中水汽含量越來越高,蘊含冰晶的高雲悄悄潛入市區上空,太陽光經過冰晶的折散和反射,便形成了巨大的日暈光圈。

日暈傳說

在堯的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幹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

因為天氣酷熱,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幹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裏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於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解除人民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