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艦船巡航2(1 / 3)

第二章艦船巡航2

美國班布裏奇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班布裏奇組僅造一艘,即“班布裏奇”號,1962年服役。它是美國海軍繼“長灘”號巡洋艦與“企業”號航母後的第3艘核動力水麵艦艇。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滿載排水量為8592噸。長1723米、寬176米。吃水77米。動力裝置為2座DZG型壓水堆和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6萬馬力,航速30節,當全速航行時續航力為15000海裏,編製548N。該艦裝有:2座四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架;2座MK—10型雙聯裝“標準”中程艦空導彈發射架,配各導彈80枚;1座MK16型八管“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裝置和2具MK32型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2座6管20毫米“密集陣”近防武器係統。

美國特拉科斯頓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特拉科斯頓組僅建造一艘,即“特拉科斯頓”號。它於1963年6月開工,1967年5月服役,是美國海軍第4艘核動力水麵艦艇。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滿載排水量9127噸。長1719米、寬177米、吃水94米。動力裝置為2座D2G型壓水堆和2座蒸汽輪機,總功率6萬馬力,航速30節,編製499人。該艦裝有:2座四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架;1座MK10型雙聯裝“標準”艦空導彈/“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架;2具MK32型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1座單管127毫米主炮和2座6管20毫米“密集陣”近防武器係統;l架艦載直升機。

驅逐艦

驅逐艦是一種以導彈、魚雷、火炮等為主要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麵艦艇。現代驅逐艦一般滿載排水量3000~8000噸,最大航速30~38節,續航力3000~6000海裏,能適應複雜海況下的作戰,有較強的抗打擊能力,並配有較完善的三防能力。驅逐艦按任務可分為反潛驅逐艦、防空驅逐艦和導彈驅逐艦。導彈驅逐艦以導彈為主要作戰武器,兼備中小口徑火炮,以及魚雷、深水炸彈,可執行對艦、防空、反潛的綜合性作戰任務。反潛驅逐艦主要任務是攻擊潛艇,配有較強的反潛武器和反潛設備,如必備反潛直升機、火箭助飛魚雷、深水炸彈和先進的聲納等。防空驅逐艦以對空防禦為主,裝備有較多的防空導彈和對空火炮,主要對付敵方的飛機和導彈,保護己方艦隊。

早期專門對付魚雷艇的驅逐艦

19世紀60年代前,人們發明了一種用水雷作為攻擊武器的水雷艇。這種艇將水雷拖曳於艇後,以觸及敵艦使之重創或沉沒。1868年,世界上第一枚魚雷問世之後,便很快裝艇使用。到1890年,世界主要海軍國家已建成800餘艘魚雷艇,對大型軍艦形成很大威脅。1893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批“哈沃克”號和“大黃蜂”號遠洋魚雷艇,排水量240噸,航速27節,是當時最快的戰艇,裝有3座魚雷發射管和4門艦炮。這種專門對付魚雷艇的戰艦當時被稱作魚雷艇驅逐艦,此為驅逐艦的始祖。

早期的驅逐艦以蒸汽機為動力,機動能力很差,1899年被蒸汽輪機取代,航速提高到30節,排水量增至1000多噸,已具備了隨艦隊遠洋作戰的能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驅逐艦已成為艦隊的重要作戰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驅逐艦排水量增至2000噸左右,到大戰結束時,已達3500噸左右。航速也相應增至35~40節,成為最快的戰鬥艦艇。驅逐艦的武器配備也逐漸增強,魚雷發射管由單管發展為雙聯裝、甚至五聯裝,艦炮由1~2門75毫米炮增至3~6門130毫米炮,作戰威力有很大提高。各參戰國投入二戰的驅逐艦總數達1800艘之多,使驅逐艦成為參戰機會最多的水麵戰船。

驅逐艦

驅逐艦是以導彈、水中武器、艦炮為主要武器,具有多種作戰性能的中型軍艦;是海軍艦隊編成中突擊力較強的艦種之一。該艦用於攻擊潛艇和水麵艦船,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布雷、襲擊岸上目標等。

世界上最早的驅逐艦是英國在1893年建造的。隨後,美國和中國都相繼建造了在當時噸位較大的驅逐艦。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德、俄、法、美等國共建造了近600艘驅逐艦。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導彈驅逐艦。

60年代,美、蘇、英、法、加拿大、日本等國將反潛直升機裝上了驅逐艦。

許多國家的驅逐艦的武器、指揮控製係統、動力裝置都有相應的改善。其發展趨勢是增強預警、攻防、機動、適航性能力,采用先進的裝置和新技術,提高抗擊製導武器的能力。

各國驅逐艦

“無畏”級驅逐艦

“無畏”級驅逐艦是前蘇聯設計製造的新一代大型導彈驅逐艦。該艦滿載時排水量8500噸,全艦長162米,寬19.3米,最大航速30節,艦上有官兵350名。

該艦火力較強,具有遠、中、近3層反潛火力。艦上武器裝備主要有2座單管100毫米全自動主炮和4座6管30毫米副炮,8座SA—N—8艦空導彈發射裝置,2座四聯裝SS—N—14反潛導彈發射裝置,2座12管反潛火箭發射架和2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此外,還有反潛直升機2架。電子設備有作戰指揮係統、電子對抗係統、對空搜索雷達、對海雷達、導彈製導雷達、炮瞄雷達、導航雷達等。

“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是英國設計製造的一艘導彈驅逐艦。全艦長125米,寬14.3米,滿載時排水量4100噸,航速29節,續航力為4000海裏。全艦共有人員312人,其中軍官26人。

艦載武器裝備有1座單管114毫米全自動炮,2門單管20毫米炮和“海標槍”中程艦空導彈係統。“海標槍”係統主要用於區域防空,截擊高低空飛機及來襲導彈目標,並具有對艦攻擊能力。“海標槍”導彈最大射程65千米,最小射程45千米。艦載武器裝備還有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一架“山貓”直升機,機上掛載反潛魚雷。

艦上的電子設備有一套自動武器係統,一部遠程對空警戒搜索雷達,一部中程對海搜索和目標指示雷達,2部目標跟蹤照射雷達和一部導航雷達。此外,還有電子戰設備和聲呐等。

該艦於1982年5月4日在英、阿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被阿根廷飛機發射的導彈擊沉。

“斯普魯思斯”號驅逐艦

“斯普魯恩斯”號驅逐艦是美國研製建造的一艘用於反潛作戰和水麵對空作戰的導彈驅逐艦。該艦建於1972年,1975年開始在海軍服役。滿載排水量8040噸,艦長171.7米,寬16.8米,吃水深8.8米,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為6000海裏。

該艦是目前世界上噪音最小的艦隻,水下噪聲分貝不及其他艦艇的1/4。艦艇在燃氣輪機進氣管中裝有消音裝置,活動部件塗有膠性漆,所有機械部分都有減震支座、並選用低轉速的螺旋槳,使它在發現和接近水下目標時噪音很小、從而具有很高的反潛作戰能力。

1986年開始改裝,主要裝備有2座四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架,導彈射程130千米;八聯裝“海麻雀”對空導彈發射架,並配備100枚導彈;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陣”近程武器係統2座;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裝置1座,配導彈24枚;2座127毫米高平兩用火炮,備彈600發;2座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配反潛魚雷14枚。最主要的是改裝時還裝備了“戰斧”巡航導彈,可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

此外,該艦還配有直升機2架。艦上的作戰指揮中心裝備有以反潛作戰為主兼具對海、對空作戰能力的“海軍戰術數據係統”,它能綜合使用雷達、聲呐、通訊、導航、敵我識別、電子偵察等設備傳來的信息,協助艦長正確判斷情況,輔助決策,迅速、準確地指揮導彈、火炮、魚雷、直升機攻擊水下、水麵及空中目標。

艦上的電子設備也很先進,有雷達報警和幹擾係統、通信係統和“塔康戰術導航係統”等。

德國漢堡級導彈驅逐艦

漢堡級是聯邦德國建造的首批驅逐艦,在1959~1968年間共建4艘。首艦“漢堡”號,1959年動工,1964年建成服役。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標準排水量3340噸,滿載排水量4680噸。長1337米、寬134米、吃水62米。動力裝置為2台蒸汽輪機,雙軸,總功率6.8萬馬力,航速34節,續航力為6000海裏/13節。編製268人。該級艦裝有:2座MM38雙聯裝“飛魚”艦艦導彈發射裝置;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4管“博福斯”375毫米可回轉反潛火箭發射裝置;3座單管100毫米炮;4座雙管40毫米炮。

法國喬治·萊格級反潛導彈驅逐艦

喬治萊格級是法國海軍首次采用燃氣輪機動力裝置的軍艦,又稱C70型。首艦“喬治·萊格”號於1974年動工,1979年服役。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標準排水量3830噸,滿載排水量4300噸(D640~643),4580噸(D644~646)。長139米、寬14米、吃水5.7米。動力裝置為2台燃氣輪機和2台柴油機,總功率5.8萬馬力,雙軸,航速30節,續航力為8500海裏/18節。編製218人。

喬治萊格級艦裝有:2座MM38四聯裝“飛魚”艦艦導彈發射裝置;1座八聯裝“海響尾蛇”艦空導彈發射裝置;計劃用2座雙聯裝“辛伯達”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取代20毫米炮,2座六聯裝“薩德拉爾”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取代20毫米炮,發射“西北風”導彈;1座單管100毫米炮;2座“布萊達”30毫米炮;2座“厄利孔”單管20毫米炮;2座固定式魚雷發射管,備10枚ECANLS魚雷;2架“山貓”MK4型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