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齊心協力,保衛家園2
3緊急呼叫“110”:建立災害預警體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都知道,生命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一種結構體的存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外界環境會發生偶然的和必然的變化;生命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某種預知能力,即其肌體結構在收到某種特定信息後便開始發生某種變化,從而使其能夠適應外界環境的相應變化。天氣轉暖時,草木發芽、大雁北飛;天氣變冷時,草木落葉枯萎,大雁南飛,鬆鼠忙著儲備過冬的食物。
顯然,人類直接繼承了動物的這種預知能力,春種、夏榮、秋收、冬藏。還有一些動物具有某種短期預知能力,螞蟻能知道天將下雨,老鼠、牛、馬、豬、狗等許多動物能夠預知大地的異常變化(山崩、泥石流、地震);相比之下,人類的這些本能已經大大退化了,其原因之一,是人類更多地依賴因而大大發展了思維預知能力。
我們所說的災禍預警係統,主要是指人類對未來災禍發生與否的思維預知能力及有效的示警係統。不過,人類的思維預知能力並不完善,有時候還不如動物的本能預知能力。例如唐山大地震中,許多動物和家畜,依靠本能預知能力而逃生,數十萬人卻在毫無所知中或死或傷;其中有些“先知先覺”的動物還會救助主人,唐山市殷各莊鄉李某養了一隻很聽話的大狼狗,大地震前數小時,這隻狗反複咬起主人來,使睡下的主人生氣地出來打狗,狗在前麵跑,主人在後麵追,正在這時大地震發生了,主人幸免於難(類似的事例並非絕無僅有,還曾發生過家中的老鼠救助主人逃脫滑坡災難的事例)。因此,人類也在試圖重新發現並恢複加強自己的本能預知能力,如氣功、特異功能等等。
災禍預警係統包括:廣泛的基礎理論知識研究,災禍發生規律的認知,災禍危害破壞程度的期望值評估,災禍發生過程的追蹤觀測與研究,災禍即將發生前的告警與宣傳,等等。
廣泛的基礎理論知識研究,是災禍認知的先決條件。對空氣分子的動力學研究,有助於更好地掌握天氣變化的規律;對地球內部構造的研究,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地殼運動的規律;對太陽係或更遙遠星球的研究,有助於全麵認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發生的變化。事實上,任何知識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幫助我們,並提高我們對災禍的認知能力;因此,我們有必要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開展廣泛的基礎理論知識研究,不進行必要的投資是一種短見和愚蠢的做法。
災禍發生規律的認知是預警係統的核心部分,在這方麵人類已經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績,例如對於災害性天氣發生與轉移的認知,衛星監測係統可以及時觀測到熱帶風暴的形成及運動軌跡,使人們能夠提前數日數小時采取某種措施來躲避或減少台風造成的損失。不過,天仍有不測風雲,人類對災禍發生規律的認知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其中威脅最大因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地震預報。
除了地震災害之外,人們對各種天災發生規律都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諸如火山、颶風、洪水、幹旱、病蟲害、流行病、沙漠化、雪崩、泥石流、森林大火等等,並取得了許多令人滿意的成果,當然也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問題。
災禍危害破壞程度的期望值評估,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研究課題,它首先建立在災禍預報的基礎上,並根據對現有條件的深入全麵的認識,從而得出相當準確的災害損失預期值,以便決定恰當的減災抗災避災對策和相應的人員資金投入。例如,若唐山再次發生78級大地震,會死多少人(與目前的建築抗震強度有關)?開灤煤礦將停產多少天?全市總經濟損失如何(與目前的經濟發展程度有關)?又如,黃河若在河南開封決口,將淹死多少人?淹沒多少農田?衝毀多少農田?鐵路公路運輸中斷損失程度如何?中原油田及受災工業生產損失如何?對全國政治經濟民心產生何種影響?世界各國將會作出何種反應(曆史上經常發生鄰國趁機入侵事變)?顯然,通過這種研究,有助於我們正確地增加對根治黃河的資金投入,以及其他減災工程的及時開展。
災禍發生過程的追蹤觀測與研究,對於認識災禍發生規律非常有價值,但這項工作往往被人們忽略,因為災禍發生的突然性難免使人措手不及,危險性使人畏足不前,慘重性使人無暇顧及。事實上,在1987年大興安嶺森林大火中,許多現場的研究工作都被忽視了,以致痛失良機,未能收集觀測到特大火災中的物理化學及大氣流動的數據。因此,隻要有可能,人還在,觀測記錄災害信息的儀器還在,研究人員就應當以觀測研究記錄災害為主要職責。
災禍即將發生前的報警與宣傳,這是一項極端重要而又非常微妙的工作。首先,災禍預報存在著失誤的可能,而且科學家對災禍預報也經常存在著意見分歧(時間、地點、程度)甚至意見完全相左(有或無);因此,要由政府來決定是否發布預報以及何時何種範圍內發布預報。這是因為,一次錯誤的預報發布之後,將引起社會的全麵反應,其造成的損失本身就構成了一場災禍。其次,不負責任的災禍預報,將造成社會混亂,例如某地某時將發生地震的謠傳,可能使當地人心惶惶無心工作,正常的經濟生產和居民生活秩序將陷入癱瘓;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或敵對國家,還可能製造虛假的災禍預報,造成社會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