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取繩之為戰者,乃絆馬索,絆馬索以多條繩索連結而成,布置於敵可能之進出地點,如隘路、山邊、叢林、野草中,以地域大小,並設置埋伏,須隱藏無痕,使敵難以發覺,盡力誘使敵騎進入,使敵騎衝至我之預定位置,暗號一響,牽動絆馬索,則敵軍馬足不被套中,亦被絆倒,我之伏兵乘敵人仰馬翻之時,迅即出擊,必可將敵人消滅。故絆馬索在古時之戰場上,常被采用,並發揮出敵意表,以寡敵眾,以弱勝強之效果。
時至今日,此-絕技似難一見。有之,嚐於國術技藝表演中,隻見手執丈餘之繩,一端係一長約五寸之鐵錐,於錐與繩之連結處加飾紅蕙,以右手執有錐之一端,舞動飛射,伸縮自如,形似飛鏢,左手則執繩之另一端,並控製右手所需之繩索長度,或收或送,配合右手之動作,舞終右手收錐,左手收繩,尚稱壯觀,殆亦綿繩套索技藝之遺緒也。
綿繩套索之練習,頗非易之。首先須習軟功,務至全身之力,可隨意運用於各處,而無所阻隔,如我欲運之於臂,則力注於臂,我欲運之於指,則力注於指。軟功純粹,第二步練手法,上下左右,務使能圓轉自如,捷如飛隼。練手法最要之點,即用盤頭、來花、掃地龍、大轉身四***流夾雜熟練之。第三步練習眼法,凡發暗器,最忌複發,故眼法最重。套索亦為偷襲之一,眼法必須正確,宜注重實地練習。此三步熟習之後,則套索之法盡矣。臨敵取用,可以隨機應變,百發百中矣。然而練腿法、手法不難,練功實非易事,要非三年之功不可也。
套索有六法:一為金龍盤玉柱:此法不拘左右行之,手握一端,伺敵人下部卷去,與掃膛槍,地龍棍相同,惟略提高,大約在敵腿彎相近處,觀下圖即可明了,並無特異手法也。
一為玉帶圍腰:此為攻人中路者,法與前絕不相同,不過將索提高,看準敵人腰部,用力撒去,惟拖拽時,用力須較上下盤為甚,蓋中路為定盤,不易催倒,且此法最須敏捷,敵人搶索,較上下盤為便利,若一得手,勝負即不可知,非若下盤之易取也。
一為雲繞孤山:此為取敵頸項之法。若我與敵同為徒步,則直立我身,飛索繞之。若敵騎我步,同索宜向上。我騎而敵步,索宜向下,若索已繞住敵人,隻須用勁一收,咽喉受閉,立刻可失去其抵抗能力,須注意其閃身搶索。
一為虎爪爬山:此為綿套索中之法。先握離鉤一尺許處,單手向前拋去,與金龍盤玉柱略異。蓋彼則自左右橫出,此則由上上而下。彼則注重盤繞,此則注重鉤搭。至拖拽之法,則完全相同,但鉤入肌膚,敵人覺痛,較易如力耳。
一為雙龍探海:此為兩端並進之勢,如上執已搭住敵人一麵,敵尚頑抗,手放前尺許,足進一步,急用餘一端,取敵另一麵,使彼無可擺脫。此法可上下行之,而金龍盤玉柱之後,亦可行之,為套索中最猛之法。
一為飛鷹抓雛:此為雞爪索中之法,與上述者大有出入。此飛鷹抓雛,完全用拋擲勢,而不用撒網勢。先握住索端之雞爪,看準敵人,然後用力擲去,如不著,則牽索收回,有如放牽繩鏢相仿,但此為正麵或側麵之取敵法,較易中的。
於鵬為眾人講解了綿繩套索的用法。然後讓眾人練習,兩個小時後,大多人已經能隻憑借套索的力量爬上屋頂。於鵬帶領眾人開始向劉丈村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