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綿繩套索(1 / 3)

在晚飯過後,戰果就清理出來了。眾人齊聚一堂,於勇趕到了卜家堡。

“蘇家村收獲赤晶:113顆,白晶:1625顆。一階基肉:105塊,零界基肉:1586塊。卜家堡收獲赤晶:1026顆,白晶:2834顆。一階基肉:1塊,零階基肉:73塊。”

“目前,四個村子收攏的幸存者3294人,青壯漢子:1260人,婦孺:2034人。作戰人員:111人員,三百人編入預備役,正準備接受刀法的基礎訓練。其餘人員全部編入後勤,有五十多人幫助打造防具和刀具,運輸各種物資,蓋倉庫等等都是這些人負責。女人們帶孩子的帶孩子的,做做飯了,喂養進化獸,管理一些賬目,清點物資啦都是她們在負責.....“

”我們截留所有的赤晶,一半的白晶和所有的基肉,勇哥你把剩下的晶核拿回於家村,看著給大家分下去。要盡快讓大家掌握基礎內功,然後利用晶核內的能量升到一階。”

”另外,勇哥等會你回去,盡快派人把綿繩套索,防具,刀具運過來。明天一早要進攻劉丈村。“

眾人又商量了一會兒,等於勇回去之後。於鵬把三分之二的晶核,基肉分了下去。安排好值夜人員後,眾人就在卜家堡找了幾個沒人住的房子,湊合著住了一晚。

美美休息了一晚的眾人,天不亮一百人就開始集結。

每次戰鬥,刀具損傷最大的就是刀具,連續戰鬥一個小時就會卷刃。眾人把昨天損壞的大刀,護甲重新換上嶄新的。又每人帶了一根綿繩套索。

綿繩套索之由來,綿繩套索,在遠古時期祖先在藤蔓的兩端拴上一個石頭,在追趕獵物的時候,拋出,纏繞野獸的腿部,使其不能奔跑。在發現麻繩之後,用麻繩代替藤蔓,石頭也換成銅器、鐵器,兩端結作錐形,長約一丈二尺,構造至為簡單,用法亦止九勢,為一種暗器,似飛鏢袖箭一類也。若用為架格攻擊,則非所宜,此物法雖簡單,用之者非功力充足不可。古人雲:斷鋼易,而斷水難,用硬器隻須力足以舉器,即可指揮如意,用軟器者須貫其力,練軟者亦變如鋼條,然後始可臨敵。故軟鞭流星等之不易習也。習軟器者,須能將兩臂之力,運入其械,此則非精力軟功者不能也。綿繩套索為器中之尤軟者,較諸軟鞭流星為更難。

綿繩套索,以極細之棉紗,複疊鞭之,至拇指精細為止,長一丈二尺,兩端各結一繩球,如雞蛋大小,末綴二寸餘之短須,此為綿繩套索之正宗。此外又有綿套索,雞爪套索,皆略變形式耳。綿套索則以綿繩為主,靠兩端之一尺許,皆係小鉤,以備鉤人之用。雞爪索者,即將兩端之係活絡鐵爪,平時爪開著物則爪自合擾,如手之抓物狀。其餘如飛砣等,雖亦自綿繩套索中所化出,-而形式用法,已截然不同,故不贅述。然綿繩套索為古製終嫌易斷,後改為熟絲製,間亦有用動物之筋絡製者,則較綿繩為堅牢,即敵用利刃割之,亦不易斷。

綿繩套索雖非鐵製之兵器,然仍列為十八般武藝之一,諒亦根據“武藝者,乃武與藝結合之名稱“未必純為武器,況綿繩套索原在於武壇,亦有其展布才藝之處,小焉者,足以防身除暴;大焉者,仍能揚威沙場,出奇製勝,使強敵之將士人馬甘拜下風也。故其仍能屹立於重要武器之林。

綿繩套索乃為個人隨身攜帶之短兵,亦為昔日兵家不可缺之武器。其獲致之戰果,常非其他兵器能等量齊觀,蓋另有其出類撥萃之用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