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瀕臨滅絕的蝴蝶
在19世紀時,“岩石山蝗蟲”數量眾多,曾被認為是發展美國西部一個很大的阻礙因素。這種昆蟲曾經聚集數百萬隻,橫掃美國西部,它們經常形成高2米,長數百千米的“蝗蟲方陣”,在所經之地“掠奪”食物。但是,岩石山蝗蟲對滋生地的環境要求卻非常苛刻,隻有漫灘棲息地才能大量繁殖它們的後代。隨著美國西部大開發步伐的加快,原本岩石山蝗蟲繁殖生息的漫灘也成為畜牧場,漸漸地岩石山蝗蟲在20世紀就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
除此之外,許多昆蟲的滅絕被稱為“附加物種滅絕”。譬如:許多魚類、鳥類、蜥蜴和其他動物身體上都有著像虱子一樣的特殊微小寄生蟲,這些寄生蟲會伴隨著宿主動物一起滅絕。同時,當食草類昆蟲所食用的植物遭受破壞,它們也會急劇減少直至滅亡。19世紀末、20世紀初,栗疫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森林病害之一,當時美國栗樹幾乎在這場災難中遭受全麵滅種的威脅,隨之而來的是生活在栗樹上的一些昆蟲數量驟減,其間至少有3種蝴蝶徹底滅絕。
作為地球生物圈的一個組成部分,昆蟲滅絕將直接反作用於人類社會。1997年一項評估報告指出,世界約有1/3的農作物依據野生昆蟲授粉,如果生態係統中沒有這些野生昆蟲的授粉,全球農業將損失1170億美元!
人類社會如果打算繼續發展下去,也就必須好好關注一下昆蟲們的命運,否則50年後就真的很難說了。
綿羊自己管自己
“小豬寶貝被農場主帶回了農場,初到農場的小豬很不習慣,十分想念自己的媽媽。這時一隻牧羊犬充當了豬媽媽的角色,給予小豬溫暖及嗬護……小豬終於找到了家的感覺。可是,小豬漸漸迷上了牧羊,還夢想自己能成為一隻會牧羊的豬。於是,在主人的幫助下,小豬參加了牧羊比賽。它在比賽中受到了周圍人的嘲笑與譏諷,但它並不灰心、喪氣,仍然以執著的信念在自己的夢想之路上前進。最終,小豬克服了重重困難,贏得了比賽的勝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雖然這隻是電影裏虛構的情節,但小豬對理想執著的追求,也教會了我們應該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
雖然現在的農場大多已經進入了現代化管理階段,但是對於動物的管理還是要靠農夫們親自動手。但是隨著一種新式電子係統的發明,在以後30年內農夫們將會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可供支配,因為羊群可以“自己管理自己”了。
新科技讓羊群自己照顧自己
在澳大利亞有著許多的牧場,人們常說:“這個國家是‘騎在羊背上’立國的,隻有領略真正的牧場風情,才能更全麵地了解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牧場景色
正因為如此,發明這樣一種新型電子羊群管理係統,看來是非常有必要的。係統隻要通過個人電腦就可以讓綿羊們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吃食、什麼時候飲水、什麼時候稱重、以及何時去剪羊毛等等。
澳大利亞研究牧場業的專門人員,有一次對外透露了這種係統的特點:這種係統會讓羊群更快樂,也讓農夫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因為這是未來一種新型管理方法,那就是——動物們永遠意識不到自己正在被管理著而是讓它們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新科技如何管理羊群
出於對牧場環境的考慮,這種係統將采用太陽能電池提供能量,並由多個部分組成:電子標簽,一個自動圈羊係統、一個軟件包和上網通信係統。“牧民們可以在市中心的家裏,通過這種新係統看到農場裏的羊們都幹了些什麼,而且可以通過預先編程把它們區分開來。”
這一係統以一連串所謂的“誘騙羊圈”為基礎,這種誘騙羊圈可以通過向外播放一種能吸引綿羊的電磁波、讓綿羊們乖乖地排成一列縱隊。當綿羊逐個通過羊圈門時,門旁邊的標簽讀卡機就可以通過閱讀夾在羊耳朵上的電子標簽識別每一隻羊,而且每一隻羊都可以在自動稱重平台上過秤。之後,係統會自動建立起每一隻羊的情況檔案。“很顯然,動物們天生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喝水了,然而現在我們還可以輕而易舉地知道它們各自的身份、它們今天又重了多少、是什麼時間稱的。”
另外,這種係統還有一個特別的功用:農場主可以事先編好程序,當有羊可以上市或者需要催肥時,係統就會自動按照事先設定好的標準,把它們挑選出來,並告訴農場主:“這隻可以。”然後被選出的羊會被電磁波控製,自動走到一邊,讓人們把它帶走。電子係統還會告訴農場主:“你需要對其進行額外的喂養。”然後把羊圈的門打開,需要進食的羊也就會在電磁波的控製下自動走出來,得到足夠的食物,然後再回到原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