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電話的發明者貝爾
利用這項發明技術,除了收發電郵外,當你在一幢大樓裏迷路時,你隻要將手機對準天花板上的電燈,救援者就可以精確找出你所在的正確位置;汽車也可以利用前燈及後燈和汽車的電腦係統交換信息,告訴司機前方是否有塞車:同樣的,當我們看電視時,利用這項技術,通過電視機裏的節目訊號轉移,可以使一台電視傳到另一台上。
從另一方麵思考問題
首先想出這個點子的是日本的一位教授。這位教授告訴我們:LED的工作原理就類似於我們的大腦在思考問題時的運作。
我們在作出的思維決斷後,就會以高速度,大信息量的生物電形式傳遞到肢體,使對方能及時了解到我們的想法。
科學家們研究顯示,LED光源中白色的光源每秒可以發送80兆的信息,而紅色及綠色分別可以達到200及500兆。從這些數字就可以看出,彩色光源比普通白色光源傳遞的信息量要高出很多。因此,在傳遞各種電子信息時也能起到類似於人類大腦的功能。
雖然這種技術聽起來很先進,實際上雛形在很早前就已經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電話的發明者亞力山大·格拉姆·貝爾在1880年時就有過類似的觀念。
可是為什麼在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裏,就沒人在這領域裏作些嚐試呢?那是因為他們都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研究如伺提高設備的性能上去了。“很少人願意在這塊自由的空間裏做這項研究。”
但是自從這位日本教授有此構想之後,他便開始尋找可以一起合作研究的對象,我們熟悉的日本索尼公司便是其重要的合作夥伴。隨即,這位教授所在的大學與索尼公司馬上組成了專門的研究小組,這項研究剛一有些眉目,誘人的市場前景又吸引了更多的廠商紛紛加入。
電腦網絡容易受到黑客的侵擾,“用燈光收郵件”也一樣,但解決辦法卻簡單得多。這位教授宣稱:“光”比其他的無線通信技術有更多的優點,黑客雖然能夠入侵所有的機密性無線電流量,但光一但受到幹擾,通信就會中斷。要保護隱私也較容易,隻要關上門窗,就可以避免光源跑到別的房間或室外去了;手機使用者也可以對這種通信做一些控製,如果你不想被追蹤,那就可以將手機放到口袋裏,不見光就可以了。
30年後,我們舒服坐在沙發裏,一邊看電視一邊用電燈接收電郵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變成“機器人”的動物
你能把動物和機器人聯係在一起嗎?當然可以了!現在不是有會叫、會跳,供人們娛樂的機器狗、機器貓嗎?
不過這些都是像動物一樣的機器人,而不是真正的動物,這裏要介紹的是給真的動物安裝上一些裝置,使之成為”機器人”。
戴上“帽子”就能服從命令
到底是動物,還是機器人?小白鼠的頭上戴著“芯片帽子”,按照人的指令,向左轉、向右轉、向前進……這一幕發生在一個機器人研究中心的實驗室裏。自動化學者和生理學學者通力合作,“動物機器人”的項目取得了初步成功。
我們還都會對一隻叫“舒克”、一隻叫“貝塔”的小老鼠記憶猶新吧?這是兩隻會開飛機、會開坦克、會開飛碟的小老鼠。雖然這隻是童話故事,不過今後,童話也許不再是童話,不久以後,小老鼠就真的可以頭戴芯片帽子,按照人的指令完成一係列探險活動了。
“動物機器人”的工作優勢
“動物機器人”又稱為”機器人動物”或“智能動物”,即用人工電信號控製動物的神經係統,實現動物按照人類事先設定好的模式進行活動,使動物變成“機器人式”的動物。但為什麼要研製“動物機器人”呢?
頭戴芯片帽子的小老老鼠
童話故事裏的小老鼠之所以“本領高強”,其實是超小的體型給它們帶來了大大的便利,它們可以隨心所欲進到人類去不了的地方,完成人類辦不到的事情,所以,一直以來微型機器人的研究在整個機器人研究領域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微型機器人研發的困難之一就是自身攜帶能量能力的限製,它們小巧的體型會成為擁有更大力量的阻礙。
現在開發出來的機器人,它們攜帶的能量主要都消耗在維持自身運動上去了。機器人即使能夠到達目的地,但是到開始“做事”的時候,能量卻已經差不多快耗盡了,因而無力再去工作、無力再把信息資料傳給人類。所以,科學家們想到了動物,希望能借助動物自身的能力完成工作,而它們另外攜帶的電池能量,完全足夠運用於人對動物的控製和反饋訊息。這樣,攜帶能量的“瓶頸”就被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