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棒的牛奶(2 / 2)

外語讓你隨口說

目前,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新的語言識別和翻譯係統。這些微小的設備在將來很有可能發展成隻要把它們放進人們的嘴巴裏,就能立刻說出一口流利的外語,哪怕這種語言他以前從來就沒有學過。

未來的眼鏡翻譯機

使用這種翻譯係統時,要在使用者的臉頰和喉嚨上貼上一排排的小電極,然後通過測量使用者在做口腔運動中,肌肉運動所產生的電流,再根據事先設定好的程序,按照某一種外語的發聲規律,把這種電流轉換成聲音發出。

當我們遇到外賓時,我們大可以按照平常習慣大聲說著漢語,翻譯係統就會自動測量出說中文時口腔肌肉產生的電流,再把該電流按照事先設定外語的發聲規律,通過一台小擴音器轉換成對方可以聽到的聲音。

如果到那時,人人出國旅遊,臉上都貼上十幾個電極的話,也算是一道奇特的風景線了。因此要讓這一技術更具有實用性和美觀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科學家認為,這種技術上的問題是完全可以解決的。未來的翻譯機可以在眼鏡上“大做文章”,把眼鏡和翻譯機融合成為一體,這樣,電極就可以被隱藏在眼鏡架裏麵。這個眼鏡能將翻譯出來的語句顯示在眼鏡的鏡片上,就好像看原音電影屏幕底下的中文字幕一樣。

此外,還有一種更為精致的翻譯係統。這種係統能通過超聲波,將說話者的聲音翻譯後發射到聽話者耳朵裏,同時也不會幹擾到其他人。這種設備很可能會取代目前召開國際性會議常用的翻譯耳機。

目前最關鍵的是,要弄清楚究竟需要多少個傳感器,以及它們應該安裝在人體內的哪個部位更合適。

硬件+軟件

科學家們在克服語言障礙的同時,采用的不僅是新型的設備,還要依靠專門的軟件來控製機器的運行。

過去,傳統的翻譯機隻能用來對有限的、特殊的話題進行現場翻譯,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種翻譯機內的軟件必須在說話開始時才開始,結束時就結束,而編寫這樣的程序是一個高勞動強度的工作。

而且語言是具有靈活多變的性質,有時候一個詞出現在不同的談話內容中,會有不同的含義。為此,科學家們借助了目前技術的優勢,設計出了一個不再受話題限製的精確係統。例如:英語單詞“bank”,它有“銀行”和“河岸”的雙重含義,當翻譯這個詞的時候,係統就會按照統計學的方法,根據上下文考慮這個詞的含義,或是分析這個詞在用做“銀行”和“河岸”時,不同的使用頻率,最後做出最準確的翻譯。

該電腦程序還能從這些翻譯中“自動學習、積累經驗”,然後根據精確的預算進行判斷,在翻譯時需要如何添加適當的詞語和句子。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說外語就會和說母語一樣輕鬆自如了。

納米時代的機器人

你想像中的未來機器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全身穿著金屬做的“華麗外衣”、頭上頂著帶有兩根衛星天線的“頭盔”、腳上蹬著“四排輪的滾軸溜冰鞋”、會用四國語言回答問題;還是表麵上擁有和人類一樣的外貌、身體內部的構造卻是“鋼筋鐵骨”,有著敏捷的身手和超高的智商呢?

納米正在流行時

20世紀末,納米技術迅速流行了起來,“納米”又是什麼呢?是一種新型材料還是什麼別的東西?

簡單地說,納米和我們熟悉的米、分米、毫米一樣都是長度計量單位。1納米大約是3到4個原子排列在一起的長度,是頭發直徑的萬分之一。

其實,早在1959年,著名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恩曼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出過這個概念,那時候他就預言:人類可以用微小的機器製作更小的部件,最後將根據人的意願,將這些部件逐個組合,製造成原子大小的相關產品——這是關於納米技術最早的夢想。

用納米技術製作出來的機器,由於體積很小,它就可以“鑽”到物體的內部,把物體內的分子一個個地進行重新組合。比如:利用納米機器將獲取的碳原子逐個重新組織起來,就可以把普通的炭條變成精美的金剛石。如果將來納米機器能夠把草地上剪下來的草變成麵包,是不是更不可思議呢?因為世上任何一個物體,無論是電腦還是奶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隻要用一部納米機器把它們的分子重新組合,那麼它們就會變成另一樣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