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大能耐
人們總是用“細如發絲”來形容一些很精細的事物,例如:細如發絲的琴弦;細如發絲的手工麵條等等。人的一根頭發直徑約為8萬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如果將一納米的物體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一個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般。
以上的數據是不是很令人吃驚呢?更讓人吃驚的是30年後,這個世界上將出現一種有史以來最小的汽車,它的全部長度將不會超過4納米,是一根頭發直徑的兩萬分之一,僅僅比一個DNA鏈稍微長一點點,可見其精密度之高。
最小的汽車
現在,美國一所大學的科學家,正打算利用有機分子和“球形籠狀分子”的特性研製出一種納米汽車,此款汽車隻能在用顯微鏡才可以看見的金屬道路上“行駛”。
很顯然,這種超小型的四輪汽車內部不會有豪華的座椅,也不會有常見的一些操作係統,當然,在這種汽車上也不可能會有駕駛員了。但它在未來卻可以用來運輸各種物質分子,成為“納米生產”中有用的交通工具。
“納米車”的奇特構造
就像一輛普通汽車一樣,這輛“納米汽車”由一個底盤和幾個輪軸組成。但輪子卻是用含有60個碳原子的球形純碳分子製成。該項目剛剛啟動的時候,研究小組僅僅在6個月裏,就已經將底盤和輪軸裝配順利完成。研究小組應用的是一種催化反應來裝配底盤和輪軸,安裝車輪則是這一催化反應的最後一步。
球型的籠狀分子
“納米車”遇熱就能自動行駛
在研究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這種“納米汽車”在靜止狀態下表麵非常堅固,但是一旦處於17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下時,它竟能轉變性能!放置在專門的金屬片上,遇熱時就會自動運行。
科學家們為了進一步檢驗這種現象,於是先用強電磁場將“納米車”束縛在一個金屬片的表麵,當溫度恰好達到170℃時,科學家們再去掉電磁場,這時在顯微鏡下他們看到,“納米車”就像微型汽車一樣自動做著直線運動;當環境溫度在170℃至225℃之間時,“納米車”既能直線運動,也能像被人控製的汽車一樣,周期性地作轉彎曲線運動。直線運動總是按照垂直於車軸的方向來進行,這就說明了納米汽車的行駛方式是旋轉運動,而不是滑行的。
“納米車”研究成功的重要性
盡管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能準確控製其運動的方式,但“納米車”一旦問世,也就意味著大規模的“納米級生產”有望成為可能。科學家們設想,30年後“納米車”可以被人們用來運輸單個的有機分子,生產複雜的材料或藥物……大量“納米車”還可以組成全新的全自動“納米生產線”,這種由底層一個一個納米機械組合,生產線將具有極高的生產效率。
“這是我們學習如何將納米生物技術應用於實際生產中的最開始階段,所有這些進步都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電子紙張顯示術
書是人們的良師益友,每個人一生都會讀到很多各式各樣的書。幼兒時,父母會讓我們邊看各種圖片書邊識字;到了該上學的年紀,接觸到的書就更多了;參加工作後,書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現在要求高素質人才,所以還是得靠讀書來不斷充實自己。
什麼東西和書是密不可分的呢?答案當然就是紙了,沒有紙,哪來的書呢!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書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化。由於電腦和網絡的普及,書籍光盤越來越多,一張光盤就能夠容納上百本的圖書,還有網上圖書館等等,看起書來方便了很多,同時也節省了一筆不小的買書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