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也會有汙染(2 / 2)

可怕的酸化效應

目前,全球20%的珊瑚礁已經遭到無法挽回的嚴重破壞,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潰的邊緣。如果還不趕快采取行動的話,全球變暖產生的酸化效應,將導致全球珊瑚礁最終死亡。

那麼究竟什麼叫酸化效應呢?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的升高,導致氣候的變化而使海水溫度變暖,加速了海水中的二氧化碳變成碳酸這一化學過程,使得海水中的酸度增加,這就是酸化效應。如果海水中的酸度太高會產生很多副作用,珊瑚的死亡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這是全球發展的十萬年甚至百萬年以來,從未見過的急劇轉變,迫切需要進行更多研究。”這是一位科學家的發言。例如,發生在1998年,波及全球16%的大麵積珊瑚礁被漂白事件,在未來50年裏會時常發生。在未來35至70年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會達到目前的兩倍。

珊瑚構成了海洋生態重要的一環

環環相扣的生物鏈

曆史上的人類活動也導致了珊瑚礁不同程度的衰亡。科學家們發現,過度捕魚是造成珊瑚礁生態係統衰亡的主要原因。一組科學家分別研究了太平洋、大西洋等地方的14個珊瑚礁生存的區域。結果發現,全球氣溫變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引起的這些變化,隻不過加劇珊瑚礁衰亡的一個因素,其實早在這之前它們就已經開始大量減少了。

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上的居民很早以前就大量捕殺綠海龜,當1492年第一批殖民者的船隊來到巴哈馬的時候,綠海龜的數量已經變得很少了。而綠海龜數量的變化會影響到這個生態係統中更“底層”的珊瑚礁。

這就好像生物鏈一樣,是環環相扣的。首先是大型的草食和肉食類動物被人類捕食,接著是較小的魚類,最後是海草和珊瑚礁上的珊瑚。

可怕的自然災害

森林大火,海嘯等自然災害也同樣會給珊瑚礁造成重大打擊。1997年的下半年,太平洋某小島上發生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森林大火。這場火災持續了幾個月,大火釋放出的煙塵讓整個東南亞地區都受到了影響。“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場火災導致附近數百平方千米的珊瑚礁出現了大麵積死亡。

科學家們發現,這場熱帶雨林裏的大火不僅釋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還釋放出了藻類喜愛的美味——大約11萬噸的鐵以及其他營養物質。大火把植物體內和土壤中的營養物質以煙塵的形式釋放到了大氣中,它們會把周圍的環境變得營養豐富,這些營養物質又能產生足以殺死數百平方千米範圍內珊瑚礁和魚類的赤潮。

而令科學家更擔心的,是全球氣溫變暖和不斷增長的人口,將會導致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增加。將來的火災可能會再次傷害到珊瑚礁,事實上這種威脅不僅會傷害珊瑚礁,也會傷害任何沿海的生態係統。科學家還發現,雖然珊瑚礁可以有效地減緩海嘯對陸地的破壞力,但是,珊瑚礁也可能在海嘯中受到重創,這進一步加劇了它的生存危機。

當海嘯發生時,珊瑚礁在巨浪的強力衝擊下,一部分外層結構被摧毀並衝走,而在珊瑚礁周圍維持脆弱生態係統的海洋生物,也將被刮至海洋深處,或者是由於被重重撞在礁石或海床上死亡。而且海嘯過後,海水裏一片渾濁,這將防礙陽光照射到珊瑚礁周圍的海洋生物上,這些生物需要陽光才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