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大量的漁業資源(1 / 2)

海底大量的漁業資源

海洋中還蘊藏有巨大的熱能,人們稱之為“藍色的煤海”,它也是人類未來可以充分應用的能源之一。未來的海洋熱能轉化廠,將設置在大海的深處。在沿海地區可以通過一種熱能轉化設備,把海洋的熱能轉化為電力,再由電纜輸送到各個城市,作為城市用電。

還有一種被譽為“未來燃料”的“重水”,在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陸地高得多。從重水中可以提取氫的同位素,科學家們正在用它來進行熱核反應試驗,如果獲得成功,它將成為取之不盡的能源。

在不遠的將來,人們還將建造“海底城市”,這已不是幻想,而是在一步步接近現實。

第一步:目前,日本正在建造一座海上遊動的“小城市”。它的主體是用鋼鐵做成的,中心是一座6層高的樓房。設有室內小花園、電影院,水電全部自己供應。這個遊動“城市”是靠8根高大柱子托起來的,把它們收起來,就可以當船行駛。

第二步:日本四國島西南麵的龍串灣,有個“海中公園”,人們在海底透過16麵直徑為60厘米的玻璃窗,就可以飽覽海底奇景。

第三步:自從美國第一個建造了水下實驗室以後,不少國家紛紛效仿,在海底建造“鋼屋”和其他建築。“屋”內氣壓和海麵相同,人們可以在裏麵正常工作、維修海底油氣井、打撈沉船、海底勘探等。

100年以內:地麵上人口越來越多,住房越來越緊張。怎麼辦呢?隻有向海洋發展了。據說,日本的一群工程師、建築師已經計劃在離東京120千米的海域上,建設世界首座“海洋之城”,以解決未來人類居住問題。

這座海洋之城的地基將建在200米深的海底,有一個4層樓高,離海麵約70米,麵積23平方千米的鋼骨平台。全城由1萬條堅固的柱子頂住,柱子附近還設置有感應裝置,可以預測台風、海嘯及暗流,並且自身還可以調整力度以抵抗這些外來壓力,保持“海洋之城”的平穩。這裏除了住宅區外,還會有1個商業中心、400個網球場、8個高爾夫球場、2個棒球場、1個栽種水果蔬菜的人工田,還有縱橫相連的道路……海洋城的建設費用估計需要2000億美元,這項巨大的工程可望在21世紀末完成。到22世紀,這座“海洋之城”的居民將有萬人以上,那時,寬廣的大海將不再沉默,它會跟陸地一樣,變得熱鬧非凡,越來越多的人將去發掘它、建設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描繪這張碩大無比的宏偉藍圖。

未來“點石成金”術

傳說中國古代晉朝時,曾有一個法術高深的縣令,名叫許遜。他能施符作法,替人驅鬼治病。百姓們就稱他為“許真仙”。一次,由於收成不好,農民繳不起賦稅,許遜便叫大家把石頭挑來,然後施展法術,手指一點,把石頭都變成了金子,這些金子補足了百姓們拖欠的賦稅。成語“點石成金”就由此而來。

誰都知道這隻是個神話故事,把石頭變成金子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凡事都沒有絕對,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可以把垃圾變成黃金,你會相信嗎?不要太驚訝,因為50年內這將會夢想成真。

當今電子行業正處在發展的巔峰狀態,手機、電腦及其他電子產品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日益汙染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無公害地處理電子垃圾,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現實中的“點石成金”術

其實在電子垃圾中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其化學成分與加工這些電子產品過程中,所用的材料幾乎沒有差異。廢舊電器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塑料、玻璃以及一些仍有使用價值的零部件,如果處理得當,電子垃圾成為與天然資源同等重要的“電子礦山”是完全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