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二氧化碳自動轉為氧氣
現在的宇航員如果要出太空艙,在太空裏行走作業,要麼背上一個重重的氧氣瓶,要麼通過一條呼吸導管與太空艙相連,由太空艙向宇航員提供所需的氧氣。這樣一來,宇航員的行動就受到了很大的製約;艙外作業也充滿了各種危險,萬一呼吸管道裂開一個小小的口子,宇航員的生命就會處在極度危險之中了。
科學家們最終希望,讓宇航員與宇航服之間,能夠實現像人與地球植物那樣的共生交互作用——宇航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在宇航服內能被容易地重新轉化成為可呼吸的氧氣。
到那時,宇航員們才能真正發揮他們全部的神奇本領,在廣闊無垠的宇宙裏為科學探索努力工作。二、環境能源天上的風力發電站
還記得那個騎著一匹老馬,勇敢同“敵人”——風車作戰的騎士堂·吉珂德嗎?有人認為他是個笨蛋,竟然把風車當成妖怪;但很多人卻敬佩他的勇氣,因為他不顧別人的嘲笑,努力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
荷蘭的風車
當然這裏可不是介紹堂·吉珂德,而是故事中的另一個主角:風車。風車大家都很熟悉了,一間有著三角頂的小房子,上麵裝了一個好像電扇扇葉樣的東西,這就是風車了。世界上以風車聞名的國家就是荷蘭,人們習慣把荷蘭稱為“風車之國”。
風車發電麵臨的困難
最早的風車是用來幫人們提水灌溉的,然而,現在大多數風車被人們用來發電,因為風能是世界上最不缺的能源之一,另外還沒有汙染環境的問題。根據報道,目前全世界風車發電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了5萬兆瓦,大約相當於50個核電站。但是,這種沒有汙染的能源利用,還是麵臨著不少問題。例如:它會產生很大的噪音,每次葉片旋轉的時候,就會幹擾附近通訊信號的接收;另外還由於自然界的風力常常不夠穩定,導致風車實際發電率很少能高於三成。假如風刮得過大,類似台風和龍卷風什麼的,那結果就更慘了,風車往往就會“夭折”。
風車應該飛上天去
為了解決風車發電的這些問題,科學家們想到了很絕妙的解決辦法:澳大利亞的一位工程師建議把風力發電機放飛到空中,而不是安裝在地麵上。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5000米到15000米的高空中,風是以每小時320千米左右的速度流動著的,如果風車能在這一高度發電的話,估計發電效率將達到80%到90%。目前,他已經與其他3位工程師開始合作,在美國創辦了“天空風能公司”,以實現這個“異想天開”的發明。
他們研製的設備取名為“飛行發電機”,它由1個架子和4個螺旋槳組成,根據這位工程師的設想,到時這個飛行發電機將像風箏一樣,在風中不停地盤旋。每個螺旋槳直徑均為40米,完全用碳纖維、鋁合金、玻璃纖維等航空材料製造。
同時與地麵相連的“風箏線”具有固定發電機和傳回電能兩個作用,這些線約10厘米粗,內層是導電的鋁絲,外層則包著極為堅固的纖維。這個飛行發電機約重20噸,起飛的時候,由地麵向其供電,使螺旋槳旋轉,就像直升飛機一樣帶動整個結構升空,達到預定的高度後,傾斜40°左右,這時候一方麵利用風產生的升力繼續維持這個高度;另一方麵利用風力帶動螺旋槳發電,然後把2萬伏特的電壓傳到地麵上。
便宜的電
現在電價越來越高,那麼通過這個“大風箏”發的電也會很貴嗎?以目前對“天空風車”28l萬瓦的設計發電能力、一般美國城市上空80%的風力發電率計算,每度電的成本約為14美分,絕對比用其他發電燃料來發電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