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的發明
我們小時候都玩過七巧板的遊戲。可誰能想到這種玩具竟是由古代的一種家具演變出來的。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在請客吃飯時使用。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由7張桌子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拚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拚成三角形,4人拚成四方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後來,有人索性把宴幾縮小和改製到隻有七塊小板,用它拚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外國人的極大興趣,甚至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把它稱作“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拚圖”。紅綠燈的發明
19世紀初,在英國中部的約克城,紅、綠裝分別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其中,著紅裝的女人表示我已結婚,而著綠裝的女人則是未婚者。於是人們受到紅綠裝啟發,1868年12月10日,由英國機械師德·哈特設計、製造的燈柱高7m,身上掛著一盞紅、綠兩色的提燈——煤氣交通信號燈正式開始使用,這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盞信號燈。但因為該煤氣燈的安全係數低,在麵世23天後就被取締,直到1914年電氣信號燈出現將之取代。隨著各種交通工具的發展和交通指揮的需要,第一盞名副其實的三色燈(紅、黃、綠三種標誌)於1918年誕生。它是三色圓形四麵投影器,被安裝在紐約市五號街的一座高塔上。明信片的發明
明信片的問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曆史。據史料記載,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國畫家在硬卡紙上畫了一幅極為精美的畫,準備寄給他的朋友作為結婚紀念品。但是他到郵局郵寄時,郵局出售的信封沒有一個能將畫片裝下。畫家正為難時,一位郵局職員建議畫家將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寫在畫片背麵寄出。果然,這沒有信封的“畫片”如同信函一樣寄到了朋友手裏。這樣,世界上第一張自製的“明信片”就這樣悄然誕生了。從這一點來說,明信片是藝術家和郵政職員的共同發明。1869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維也納郵局正式發行。因此奧地利成為世界上發行明信片最早的國家。
橡皮筋的發明
橡皮筋是一種用橡膠或乳膠做成的短圈,一般用來纏繞或綁緊某物品。1845年3月17日由斯蒂芬佩裏Stephen Perry發明。橡皮筋被拿來彈人或射人也許是許多人童年的幼稚回憶,利用橡皮筋跟竹筷做成橡皮筋槍,是拿來打橡皮筋大戰的好武器。機器人的發明
1500年前,我國古籍《列子·湯問》篇中記載了一個機器人的故事:周穆王西巡時,途中遇到一個叫偃師的人,他把自己製造的機器人送給穆王。機器人能歌善舞昂首低頭,動作表情,悉如真人。周穆王帶著他的妃子一同觀看。當表演快結束時,機器人竟用眼睛挑逗穆王侍女,穆王大怒,要把它和偃師一同推出斬首。偃師連忙把機器人一一拆開,原來是木頭和皮革塗上顏料製成的。穆王令重新裝好,機器人表演如初。穆王感慨道:人之巧乃可與造化同功乎?
又據成書於北宋年間的《太平廣記》第226卷《技巧》二引中記載了我國隋代的一種機器人。
隋朝有個叫黃袞的人用木頭製成了一種大型遊藝船——“水飾”,供驕奢淫逸的隋煬帝玩樂。“水飾”上鐫刻著古帝王堯舜乘舟其間,大禹治水,秦皇入海,漢高祖在芒碭山,漢武帝遊汾河以及屈原投汩羅江等“七十二勢”。“水飾”上裝置了12個木“航妓”,它們能奏樂,彈箏鼓瑟,擊磬撞鍾,“皆得成曲”。它們還會作“百戲”,升竿擲繩,舞劍掄刀,“如生無異”。“水飾”上備有8尺長的小船七艘,每船站5個2尺多高的木製機器人,這種小船專供隋煬帝和貴戚們飲酒取樂。船上的一個機器人端著酒杯,另一個捧著酒缽,還有一個在船頭撐篙,另外兩個在船中間劃槳,小船繞“曲水”緩緩而行。“曲水”的沿岸廊下,坐著王公大臣,小船每到一個廊下即泊住,端酒的機器人把酒杯遞給“顧客”,“顧客”們飲畢還杯,它趕緊接住,並轉身向捧酒缽的機器人要過木勺添滿酒杯;到另一個廊下,又遞給別的“顧客”。收音機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