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的發明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牙刷的國家。據考證,遼代應曆九年(959年)就有了植毛牙刷。到趙匡胤建宋(960年)之後,史書上關於牙刷的記載便多了。周守忠撰寫的《養生類纂》一書中就載有:“早起不可用刷牙子(即牙刷),恐根浮並牙疏易搖,久之患牙痛。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極有所損”,可見當時已從植毛刷發展到馬尾刷。由於牙刷製造粗陋,人們對它的作用認識很不夠。到了元代,人們才漸漸重視起來。有個叫郭鈺的詩人寫詩讚道:“南州牙刷寄來日,去垢滌煩一金值!”
在歐洲,最早的牙刷於1780年問世,用的原料是骨柄鬃毛。1840年之後,歐洲才大量生產牙刷,稍後傳到美洲大陸。歐洲人使用牙刷至少比我國晚了700年左右。
口服避孕藥的發明
1953年美國生物學家格雷戈裏·平卡斯及其同事們發現,孕激素可以抑製兔子排卵,隨後他們就做了婦女的臨床試驗。後來又發現,如果再加上雌激素成分可以改善月經的規律性。格雷戈裏·平卡斯利用這一發現開發了口服避孕藥,因此他被世人稱作“避孕藥之父”。
避孕藥之所以被列為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賦予女性繁殖後代的決定權。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錮婦女性自由的枷鎖,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影響。在一個人們越來越擔心人口過剩之危的世界裏,口服避孕藥作為控製人口的藥劑,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對改變人們對性生活的道德觀所起的作用也許不很明顯,但是卻同樣具有革命性。
溫度計的發明
伽利略不僅僅證明了不同重量的鐵球從高空落下的時候,是同時落地的,還於1593年製造了第一個溫度計。根據記載,這個溫度計的原理是:用一個連接在玻璃球容器上的開口管子,將玻璃球預熱或裝入一部分水後倒放進水裏,水在管子裏上升的高度隨玻璃球中氣體的冷熱程度引起的脹縮情況而變化。不過這種儀器因受到氣壓波動的影響,並不是十分準確,而且使用起來也不方便。世界上第一隻實用的溫度計是由德國遷居荷蘭的儀器製造商華倫海特從1709年開始製造的讀數一致的酒精溫度計。
瑞士軍刀的發明
瑞士軍刀是每個想露營或者長期旅居在外的人必須擁有的。瑞士軍刀的得名來自於它的產地。據說,由於當時瑞士軍隊所用的士兵用刀還必須從德國購進,瑞士製鞋匠巴爾特哈沙·埃爾森納·奧特的四兒子查爾斯·埃爾森納就下定決心想當一名刀具工人,讓瑞士軍隊用上自己的刀。於是他在1891年發起並創建了瑞士刀具行業互助會,10月就製造出了第一批給瑞士軍隊用的軍刀。而後經過改進,1897年,重量較輕而且比較美觀的士兵用刀終於出爐,這也就是現在瑞士軍刀的最初樣子。聽診器的發明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醫生和病人的遊戲,扮醫生的小朋友都會煞有介事地用道具當作聽診器來給“病人”診斷。
聽診器的發明其實和一位醫生的“不好意思”有關。1816年,有位叫拉埃克的醫生在給女病人看病的時候,需要聽心髒和胸腔的聲音,但是他又不好意思把耳朵貼近女病人的胸部,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到一疊紙,卷成管狀,然後把紙管放在女病人的胸部,在另一端傾聽。這件事情啟發了他,之後他就用木頭製作了一個長約23厘米、粗4厘米圓管狀的聽診器。1850年,橡膠管聽診器取代了木製聽診器。醋的發明
醋乃“開門七件事”之一,其曆史也可謂悠久。《尚書·說命》記載殷王武丁請傅說任自己的宰相時道:“若作酒醴,唯爾曲蘖;若作和羹,唯爾鹽梅。”大約這時尚無人工製醋,若需酸者,尚以梅類代替。《說文解字》:“醯,酢也。”《酉陽雜俎》:“酢,醋也。”唐代成玄英《莊子疏》雲:“食醯,酢甕中蠛蠓,亦為醯雞也。”這兒的“酢”亦即醋。
春秋戰國以後,釀醋得到普遍發展。南北朝時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22種製醋法。曆代也出現了載譽天下的名酷。如《記事珠》雲:“唐世風俗貴重桃花醋。”《元化掖庭記》言:“元時醋有杏花酸、脆棗酸、潤腸酸、苦蘇漿。”
醋不僅可作調料,甚至有其醫學功能和洗滌效用。
我國人喜歡用醋,甚至創造了“吃醋”這一特殊的語調。“吃醋”被喻為在男女關係上產生的嫉妒情感。縫紉機的發明
縫紉機的發明可追溯到18世紀。英國人托馬斯·塞因特為提高製鞋的生產效率,苦苦思索設計了縫製靴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的機器。1790年,他在倫敦造出了第一台用木料做機體,部分零件是用金屬製成的手搖縫紉機。這台機器雖然粗陋而且不太實用,但它開啟了縫紉機發明的大門。當時因沒有縫製機械製造的記錄,他的專利被歸在紡織機械的專利庫內被人疏忽了83年,後來這台機器經過複製,曾在1878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出。
呼啦圈的發明
呼啦圈的誕生掀起了全民“晃動”的狂熱。將這種狂熱散布到世界上的人是亞瑟·莫林和理查德·努。兩人除了是一起玩大的朋友,還是南加州大學的校友。這個晃動世界的塑料圈的原型,是他們在澳大利亞一個健身班裏看到當地人健身時使用的木環。在當地一個朋友教他們如何晃動臀部使那東西旋轉起來以後,他們倆馬上就萌生了發明呼啦圈的想法。他們將發明出的這個簡單的塑料環送給小學的孩子們玩耍,很快這個簡單的發明就走進了美國的千家萬戶。我們無法預計呼啦圈的生命力到底還有多久,但隻要還有人在用它輕快地晃動起身體,這個圓圈的快樂魔力就會持續下去。
手機短信的發明
語言純粹論者恨死了短信。短信鍛煉了一代年輕人的拇指功能,也催生出一大堆人們自創的縮略詞。15年前,英國工程師尼爾·帕帕沃斯發送了第一條短信,內容如下:“聖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