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手勢的發明(2 / 3)

阿司匹林的發明

阿司匹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熱賣的藥物之一。人們非常熟悉它的藥效,但是鮮有人知道阿司匹林的兩位偉大發明者。1853年在法國路易斯·巴斯德大學任教的夏爾·弗裏德利克·格爾哈特生於1816年,在一次實驗中,在水楊酸中滴入一定數量的醋酸,由此而合成了一種被稱為ASS的有機化合物。顯然,當時人們忽略了ASS無與倫比的藥用功能。以至於又過了半個世紀,這次實驗的公式才被德國拜爾公司的化學家費裏克斯·霍夫曼重新撿起。人們驚奇地發現,由ASS製成的阿司匹林具有出乎意料的止痛和退燒功能,而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據統計,目前世界上約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在使用阿司匹林。

珠算的發明

對“珠算”使用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90年的中國東漢時期。《數術記遺》一書中曾記載了十四種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種便是“珠算”。據南北朝時數學家甄鴛的描述,這種“珠算”,每一位有五顆可以移動的珠子,上麵一顆相當於五個單位;下麵四顆,每一顆相當於一個單位。大約到了宋元時期,珠算盤開始流行起來。到了明代,由於實用數學和商業數學的發展,迫切要求計算簡捷,速度加快,所以人們對珠算進行了改革,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歌訣,也給珠算盤這一計算工具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據資料顯示,明代的珠算盤與現代通行的珠算盤完全相同。珠算具有“隨手撥珠便成答案”的優點,在幾百年的時間裏,中國的算盤都是計算速度最快的,現在技術熟練者用它計算仍然比使用電子計算器快。

帶刺鐵絲網的發明

嚴格說來,這個發明的技術含量不高,但引起的爭議卻很大,因為這個發明最初的出現並不是為了阻擋人的進出,而是為了限製牛的出入。

19世紀中葉,人們開始在美國的大草原上定居下來。對於小戶農民來說,那是憑借自己的力量安家置業的一個機遇。但他們受到大規模的牲口牧場主的阻撓,這些大牧場主趕著自己的牲口穿越移居者的田地。但是要把這些牲口擋在外麵,普通的柵欄不夠堅固,無濟於事。對於移居者來說,解決問題的辦法隻能是用帶刺鐵絲欄把自己的土地圍起來。美國農夫約瑟夫·吉登發明了大規模製造這種帶刺鐵絲網的方法,並通過賣給美國農場而大發一筆。

條形碼的發明

條形碼最早出現在40年代末,但是得到實際應用和發展還是在1970年代左右。發明者喬·伍德蘭德最初為這種以顏色和線條將商品分類的係統申請專利,但由於當時零售商並不信任這種技術,因此未能獲得應用。20年後喬·伍德蘭德成為IBM公司的工程師,發明通用產品碼(Universal Product Code),並成為北美統一代碼UPC碼的奠基人後,從此條形碼時代才真正來臨,現在幾乎我們購買的任何產品都貼有這種黑線條碼。條形碼作為一種可印製的計算機語言,像一條條經濟信息紐帶將世界各地的生產製造商、出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和顧客有機地聯係在一起。

電池的發明

電池的發明要感謝一隻青蛙。1791年的—天,意大利科學家伽伐尼發現,隻要用銅絲和鐵絲將青蛙的腳與暴露的神經連起來,就能使死青蛙的腿抽動起來。伽伐尼的好友伏打對這個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伏打還在自己身上做實驗,證明電不僅能夠產生顫動,而且還會影響視覺和味覺神經。後來,伏打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終於發現兩片不同金屬不用動物體也可以有電產生。1800年,伏打用鋅片與銅片夾以鹽水浸濕的紙片疊成電堆,這種裝置可以產生電流,後來被稱為“伏打電堆”,也就是最早的電池。伏打電池的發明使得科學家可以用比較大的持續電流來進行各種電學研究。伏打的成就受到各界普遍讚賞,科學界用他的姓氏命名電壓的單位,為“伏特”(“伏打”音譯演變的),簡稱“伏”。

紐扣的發明

在我國服飾發展史上紐扣的出現較晚。考古發掘證明,明朝以前墓葬中出土的衣服,均沒有紐扣,幾乎全是“結帶式”互相連接,古人稱之為“結纓”。據《天水冰山錄》記載,衣用紐扣是在16世紀末才被逐漸使用的。明末主要在禮服上使用,常服幾乎不用。直到清代,紐扣才被人們廣泛使用。古希臘人用原始的紐扣和套環固定束腰外衣,但是我們今天服裝上的小小有孔塑料扣得以流行則歸功於紐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