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懷孕第十月3(3 / 3)

通常,胎盤的各種酶均隨妊娠進展而產量增加。因此,其血清濃度可作為判定妊娠時限的指標,並了解胎盤功能。可自妊娠30周開始,隔周取母血測定一次,以了解其血清濃度的動態變化。在先兆子癇發病之前,80%有明顯的堿性磷酸酶升高,且常合並有低體重兒。若血清堿性磷酸酶突然升高,標誌可能有急性胎盤梗塞,胎兒預後不良,而畸形兒和死胎者,在母血中測定此酶的數值偏低。

骨盆的結構與類型

骨盆是胎兒孕育娩出的必經之路,位於人體骨架中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骨盆的形狀及大小決定著胎兒能否順利出世。

骨盆的結構

骨盆由骼恥線分為兩部分,其上為假骨盆,其下為真骨盆,後者與分娩密切相關。真骨盆像一節切斷的彎圓筒,前壁低、短(5厘米),後壁長、高(1厘米),骨盆軸(各平麵中點連線)先向後,然後轉向前。構成骨盆的三個麵分別為:

入口平麵

呈圓或橢圓形(橫徑比前後徑長1厘米),站位時與地麵成60°角。

中骨盆

呈前後徑長的橢圓形。從恥骨聯合下緣至骰椎第4~5節。

骨盆出口

從恥骨聯合下緣徑坐骨結節至骰尾骨交界,呈兩個三角形。

骨盆的類型

骨盆的形狀、大小因人而異,可分為四種類型:

女性型骨盆

骨盆的三個平麵均較寬,側壁不內聚,適合胎兒娩出。這種類型占我國女性骨盆的1/2。

男性型骨盆

骨盆上半部呈三角形,中骨盆及出口橫徑較小,骨盆側壁內聚。如各徑線都小,易出現難產,在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37%。

類人猿骨盆

骨盆各平麵前後徑均比橫徑大,能骨直向後傾,側壁內聚,骨盆深。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6~l/7。

扁平骨盆

骨盆淺,前後徑短,艙骨向後。單純扁平骨盆隻要胎頭能進骨盆入口,其他徑線較寬裕。在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3~1/4。

骨盆多為混合型,單純型骨盆較少。

總之,不論是哪種骨盆類型,隻要胎頭與骨盆相稱就能陰道分娩。

產道的組成情況

產道是胎兒脫離母體,來到人世間的通道。如果產道畸形、狹窄或不通,會影響正常分娩。產道分軟產道和骨產道兩部分。

軟產道

軟產道主要由子宮下段、子宮頸、盆底軟組織、陰道、會陰組成。

子宮下段

懷孕5個月後子宮頸的上半部開始向子宮側伸展,逐漸形成子宮下段。懷孕足月時,子宮下段約有7厘米長。產程中子宮上段是主動收縮段,而子宮下段是被動牽引段,隨產程進展下段變薄,子宮口開大。

子宮頸

妊娠後半期子宮頸的上半部逐漸延長,形成子宮下段,當足月妊娠時,宮頸下半部逐漸成熟,變短、變軟而鬆。由陰道的左後方轉向前及中央部,臨產時隨宮縮而宮口開大。

盆底軟組織、陰道、會陰

臨產時,胎囊和胎先露部先把陰道上部撐開,胎膜破裂後,胎頭下降壓迫盆底組織,使產道形成向前彎的長筒。陰道位於骨盆下部的中央,開口於外陰部,前壁短、後壁長,上段較下段寬,有許多橫皺壁,上端有前後左右4個穹窿,宮頸鑲在中央,分娩時胎兒從陰道通過,將皺壁展平達陰道口,此時會陰被撐薄,以利胎兒娩出,如會陰保護不當,易造成裂傷。

骨產道

骨產道即為真骨盆,由骰骨(5節)、尾骨(3節)和左右兩塊骸骨形成,每塊筋骨各由1塊骼骨、恥骨及坐骨融合而成,互相之間有韌帶和關節相連。骨盆分入口、中腔和出口三個平麵,其形狀不同,入口呈橫橢圓形,中腔和出口呈長橢圓形,骨盆軸向前下方伸展,因此,胎兒分娩時要經過不同的動作分娩機轉才能通過骨產道。若骨產道任何一個平麵狹窄或變形都可造成難產。

軟產道異常將妨礙分娩

如果軟產道發生異常,將對胎兒娩出形成阻力,致使難產。造成軟產道異常情況有如下原因:

軟產道疤痕

無論是宮頸、陰道、外陰,都可能因創傷、手術等造成疤痕。如病變輕,妊娠後疤痕可變軟,而不影響產道的擴張;病變嚴重者須剖宮產。

水腫

可因妊高征、妊娠合並心髒病或重度貧血等而產生外陰水腫。對於外陰水腫,除積極進行病因治療外,臨產後可進行硫酸鎂濕熱敷,或在消毒情況下針刺放液。產程過長,胎頭壓迫宮頸,易發生宮頸水腫,使宮頸停止擴大。對此可予局部注射奴夫卡因。若仍無法分娩,則需進行剖宮產,以保母子平安。

子宮頸堅韌

多見於高齡初產婦。子宮頸組織彈性差或痙攣性收縮,致使宮頸口不開。對此,可予局部注射奴夫卡因以便使局部組織放鬆,多可奏效。否則,也需剖宮產。

陰道先天性畸形

陰道先天性畸形分為橫隔、縱隔兩種,前者通常位於陰道的上半段,有小孔居其中或偏側,產程中隨胎頭的下降,橫隔被撐薄而鬆,可行“十”字切開,胎頭即可下降;陰道縱隔,如合並雙子宮雙宮頸,而且縱隔鬆軟,當兒頭下降時,隻要將縱隔推開即可,不影響產程;如縱隔緊或合並單宮頸,則縱隔頂在胎體前阻止其前進,遇此情況,則應於第一產程後半期在消毒情況下將縱隔切除,從而使胎兒順利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