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小彥波給自己訂了計劃:早上6點15分起床,進行十幾分鍾的體育鍛煉後開始學習。上午上學,下午放學回家後,先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有時間就出去玩一會兒。晚上自學2個小時,8點半睡覺。如果是星期天或節假日,每天的自學時間不少於5個小時。

小彥波天資聰明,自學能力極強。上小學三年級時他就把初中的數學攻了下來。四年級時,他又開始向高中的數理化進軍。

小彥波喜歡動手做實驗,把書本的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有一次,他見物理課本上的一道習題:兩根鋼條其中一根有磁性,在沒有任何儀器的情況下,怎樣測出帶磁性的鋼條?小彥波根據掌握的知識馬上找出答案:鋼條的兩端磁性強,中間弱,幾乎沒有磁性。用手拿一根鋼條的一端接觸另一條鋼條的中間,如果吸引說明手裏的鋼條有磁性,不吸引則沒有磁性。這個答案正確還是不正確?為了驗證,他向父親要了一分錢,買了兩根針,把其中的一根磁化後,做這個實驗,結果證明了答案的正確性。

他還用家裏簡易的設備,做光的折射,水麵張力實驗,還做蠟燭倒影和平行導線通過電流時的作用力的物理實驗。

小學五年級時,他又攻讀大學的解析幾何、微積分。

小學畢業時,中國科技大學派專人對他進行麵試,結果表明:謝彥波的數學水平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其它功課達到高中畢業水平。於是,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了他。那一年,他11歲,成了中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53.喜歡拆玩具

1968年在天津出生的張明,從小就很淘氣,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也不去上。父母每天要上班,沒有辦法,隻好把他一個人鎖在家裏,給他買來一些玩具,像手槍、汽車、蹦蹦蟲、小輪船等。這些玩具小張明玩不了兩天,就把它們拆開。有的拆開了他能裝上,有的他就裝不上了,父母真拿他沒有辦法。

小張明雖然頑皮,但他很聰明。遇見問題肯動腦筋,肯鑽研。媽媽做衣服時,小張明就蹲在旁邊觀察,看為什麼蹬動踏板輪子就會轉動。爸爸媽媽領他去公園,他不去看動物,而是對停在草坪上的進口大吊車發生了興趣。

後來,小張明對電產生了興趣。父母為他買來有關電器知識的書籍,還為他買來各種無線電元件及工具。小張明就利用課餘的時間,按書上的介紹,製作一些小電器。他製作的電動機,通上電就“嗡嗡”地轉起來,他製作的鎮流器,接在日光燈上,日光燈就發出白光。

小張明不滿足於這些,他決定自己搞發明製作。1979年5月,天津市開展了青少年“愛科學月”活動,11歲的小張明一下子報了三項科技產品:七管低壓台式收音機、半導體對講機、液位自動控製儀。在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會上,他的七管低壓台式收音機和答辯小論文都榮獲三等獎。他是參展青少年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54.英語小神童

常青的爸爸媽媽,雖說是高校的教師,可以前沒有學習過英語,現在年齡大了,還要補學英語。夫妻二人天天對著電視學英語,女兒常青在學校裏剛學ABCD,有時也跟著父母看電視英語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