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父母對王淵的教育,主要有三點要求:一、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二、作為一個女孩子,交友要謹慎;三、不要自私,要關心別人。在學習方麵,他們反而從不對王淵提出任何要求。

在美國脫穎而出

初到美國時,父親送王淵上了一個雙語學校,不久王淵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就自作主張,進入正規小學,雖然她剛進去時,連英語26個字母都認不全,但智商測驗已高達143,是個絕頂聰明的孩子。

聰明加努力,使王淵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從一個“最差”的學生,一躍成為全年級四個水平最高的A級學生之一。從此她脫穎而出,成為整個波士頓地區華人圈子裏的新星。

當地一些中文報紙和電視台,都介紹過王淵取得的榮譽,有些華人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還常把“向王淵學習”作為口頭禪。王淵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小明星。

但是,王淵自己卻對名利一直很淡泊。

她的姨夫說,四年前,王淵回上海時,許多人問起她在美國取得的榮譽,王淵卻隻是咯咯地笑,並不回答。所以,在姨夫看來,王淵這次拒絕申領總統學者獎並不意外,因為她就是這麼個孩子,為了愛好而不是為了得獎才讀書,況且她又是個愛國的孩子,讓她放棄國籍去換一個獎,她更不肯了。

1995年,王淵以美國東部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菲利浦高中,頓時成為當地電視台的新聞人物。

菲利浦高中有222年的曆史,是美國數一數二的私立高中,曾培養出總統和許多著名科學家。

菲利浦高中錄取王淵時,招生老師對她說,如果上普通高中,她可能繼續是個優等生,但菲利浦高中錄取的都是世界各地出類拔萃的學生,她在那裏念,就要做好成為差等生的準備。

王淵沒有被嚇退,她說:“我寧可做大海裏的小魚,也不做池塘裏的大魚,因為我想看到更多的世界。”

四年來的成績證明,王淵決不是菲利浦高中的“小魚”。她每學期都以全A成績登上人數屈指可數的優等生榜,還獲得了各種榮譽。

例如,她是《美國高中名人錄》特介人物,是美國“榮譽畢業生協會”會員;是1999年“全國優秀學生獎”得主;是1998~1999學年菲利浦高中惟一獲校長頒發“領袖獎”的學生,1997年,她是全美十年級學生中“學業成就獎”的惟一獲獎者。

另一方麵,王淵在美國培養了更廣泛的興趣愛好。她小學裏學過國畫,作業還被掛在教學大樓的入口處作為紀念;初中時,是校樂隊的黑管手;她在初中所寫的劇本,由學校演出後,獲得1992年波士頓劇作節特別獎;她在菲利浦高中是女子曲棍球(乙)隊隊長;她和另一個同學共同創辦了菲利浦高中“青年政治家俱樂部”,並任第一屆主席。

王淵還是學生校報《菲利浦人》的執行總編,校文學雜誌的評論編輯。為了編好一期刊物,她時常幾天幾夜不睡覺。

去年有一次,她因為編報紙弄到很晚,第二天睡過頭,沒有趕上早操。結果學校關她禁閉,罰她兩個周末不準回家。正巧遇上王淵的生日在其中一個周末,父母隻好親自趕到學校給寶貝女兒過生日。

說王淵傻也可以,說王淵倔也可以,但她確實是個很認真,很有責任心的人。

身在貴族學校,王淵還很關心“象牙塔”以外的廣闊世界。

她堅持在多家慈善機構擔任義工,每周三~四次,每次兩小時,再加上乘車往返一小時,三年來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王淵以品學兼優的表現,每年都獲得22650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財務處主任在獎學金通過書上寫道,頒發給王淵高額獎學金的依據,除了她優秀的學習成績,還有“該學生表現出來的領袖素質、高尚品格和無私精神”。

王淵還將繼續成長,她的前途是美好的,但願她能在學成之日,為祖國多做貢獻,並且永遠保有一顆珍貴的赤子之心。

11

42.院士今年十七歲

龐家有女

1987年5月的一天,在浙江湖州一個山青水秀的小村子裏,龐淑婕出生了。

小姑娘長得眉清目秀,一雙大眼睛烏溜溜的像一泓清泉。也許是受了遺傳的影響,小淑婕從小對書報十分喜歡,這使父母非常高興。因此,經常出門的父親一有機會就給女兒帶回各種各樣的故事書、科普書,讓孩子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小淑婕上小學一年級時,已讀完了《中國少年奇才》、《中外科學家的故事》等書。有一次,她在翻閱《格林童話》時,被裏麵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精彩的語言描寫深深地吸引了。看著看著,一種衝動在她腦海中翻騰,她拿起筆想寫點什麼,可是筆尖到紙上剛開了一個頭,就寫不下去了,一連幾次都是這樣。她苦惱地跑去問母親。

母親聽了女兒的話,想了想,反問她:“你對要寫的這件事情熟悉嗎?”

小淑婕搖搖頭。

“不熟悉,那怎麼寫得出來呢?”

第二天,母親特地給女兒買了一本《怎樣寫作文》的輔導書,指著書中的寫作技巧對女兒講解:“要寫好文章,必須對每一件事物進行仔細觀察,觀察得越仔細,寫出來的文章就越形象生動。”母親的話像一陣清風,把小淑婕心中的迷霧一點點吹散了。

從此,小淑婕對自然界的一切都要用比常人多一分的細心去觀察、去感受。

自由放飛

在淑婕上小學時,父親曾從杭州買回上百元的書法練習用品,每天讓女兒抽空揮毫臨摹。可是每次看到女兒一握毛筆就麵露不悅,他就知道,這是女兒在對他作無聲的抗議。後來,他果斷地把這項“作業”給停了,女兒又像小鳥一樣高興地捧著她喜歡的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這件事後,父親幡然醒悟,女兒畢竟不是自己,自己的觀點思維不能代表女兒。從此,夫妻倆再沒有刻意要求女兒朝哪個專業方向發展,也沒對女兒的興趣愛好強加幹涉指責,他們順其自然,任其發展。

淑婕愛好寫作,父母就給她買來各種作文參考書和故事書,還借來優秀的古典文學叢書讓她閱讀。

淑婕想學電腦,父親便在家裏添置了一台電腦。女兒作業完成了,他和女兒一起在鍵盤上敲打,看著女兒對電腦裏的東西充滿好奇,他心裏暗暗高興:好奇正是走向深入的開始。

淑婕想學英語,可鄉村小學沒開此課,父母也不懂英語,但他們還是給女兒買了學英語用的隨身聽、英語錄音磁帶,給她借來了英語課本。為了鼓勵女兒,給她信心,在女兒學英語的日子裏,母親一有空就陪在女兒身旁,念課本上的中文單詞,讓女兒翻譯成英語,再讓女兒對著錄音磁帶核對。如今小淑婕已把初中第一冊的英語教材全學完了。

對於女兒的這些愛好,父親也沒有特別的要求,隻是希望她要學就要堅持到底。

好在小淑婕非常自覺,要求也好,不要求也罷,隻要認準的事都會有始有終地去完成,絕不受外因影響而動搖。

小荷初露

淑婕所在的雷甸中心小學是所科學氛圍非常濃的鄉村小學,他們很早就創辦了少年科技業餘學校。在這所科技業餘學校裏,學生們除了將學到的文化知識充分運用到科技實踐中之外,更多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及動手能力,並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功和喜悅。至今學校已有4人在國家級的青少年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三小”競賽中獲獎。這4人裏麵,小淑婕就是其中的一位。

1997年5月的一天,天空灰蒙蒙的,空氣十分憋悶,讓人難受。下午課間休息時,校園裏已是一片霧氣,濃濃的霧氣中,還夾著一股刺鼻嗆人的酸味,同學們有的捂著鼻子,有的抹著眼淚,有的咳嗽起來,突如其來的怪霧使學校被迫提前放學。

過了幾天,校園裏青青的綠草幹黃了,翠翠的樹葉枯萎了,鮮豔的花朵變色了……向來愛細心思考的淑婕看到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後,好奇心又起,這到底是什麼原因?10歲的她按捺不住了,跑到科技輔導老師費根華那裏想問個究竟。

“你認為這是什麼原因?”費老師笑眯眯地反問小淑婕。

“我不知道。”

“不知道除了找老師還可以找書本呀!”費老師的循循善誘提醒了小淑婕。

於是她一頭紮進校圖書室,在一大摞少年百科全書中,終於發現一個可以佐證的答案:“酸雨”能使花草變色枯萎。

高興之餘,愛動腦筋的小淑婕很快冷靜了下來,我們校園裏的這一花草變色現象是不是酸雨的緣故呢?

於是,在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淑婕帶著班裏的環保科研興趣小組開始了實踐與探索。

休息日,她們走訪校園周圍的工廠,尋找汙染源,課餘對搜集來的材料歸類整理分析。最後發現,一些工廠周圍的花草枯萎變色的原因就是廠裏排出來的化學氣體所致。為了使自己的觀察經得起實踐的反複檢驗,淑婕和同學們又采來了鳳仙花、月季花、柳葉等,滴入酸溶液觀察,結果,酸度越濃,花朵變色越厲害。她們終於肯定,校園裏的花草變色枯萎是酸雨所致。

問題終於有答案了,小淑婕和她的夥伴們喜形於色。事後,她在記錄本上寫道:通過對“酸雨”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它的危害,它能使大片森林死亡,植物枯萎。加強對“酸雨”的監測對我們人類生存太重要了。後來,小淑婕據此寫成的《用花草對酸雨進行監測》的小論文獲得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論文一等獎。

次年,淑婕作為“浙江省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論討會”獲獎作者中最小的一位,參加了論文答辯賽。從來沒有經曆過這種場麵的小淑婕,在老師的鼓勵下從容地坐在了8名專家教授組成的考官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