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8

28.鐵軍15歲上大學

鐵軍剛剛懂事,爸爸媽媽就常常給他講故事,讀連環畫,再大一些,就給他朗讀中、長篇小說。當他年齡稍長,發現爸爸媽媽那些講不完的有趣故事,原來都是從書本上看來時,從此,他就不再纏著爸爸媽媽講故事了,他自己會看。

6歲的小鐵軍,讀得如癡如迷。他讀了《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記》、《神筆馬良》、《科學家的故事》等。7歲時他能讀《水滸》,還能活靈活現地給四鄰同齡的兒童講述。聽他講故事,不但小朋友入迷,連爸爸媽媽也聽得津津有味。

1998年小鐵軍9歲,報紙上報導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開學的消息,心裏非常激動。他想:謝彥波才11歲,小學生也上大學。他是從三年級開始自學的,我不也是三年級嗎?他能自學,我也能自學。

從此,小鐵軍開始自學。他每天晚上用1個小時自學數學,用了90個夜晚,把小學四至五年級的數學課程全部自學完了。接著,他參加了升學的考試。年僅9歲的鐵軍,以4門總分365分的優異成績,奪取了全縣第一名。

令人遺憾的是,縣裏有那麼一位副局長,壓根就不知奇才、神童這碼事,他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結果小鐵軍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而名落孫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小鐵軍年僅15歲時,以總分5935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名列全國少年班考生第一名,並榮獲首屆全國少年科學獎一等獎。

29.羅綸人窮誌高

羅綸,明朝有名的經學家。

羅綸幼年,家境貧寒,十分艱難。經常靠向鄰家借米度日。但小羅綸的品質高尚,不因貧賤而行為不端。在母親的教育下,羅綸很小就開始讀書,吟詩作文。

在他5歲時,有一次隨母親出外做客,在途經一果園時,突然一陣大風吹掉樹上許多果子,路上同行的幾個孩子一齊奔上前去爭搶著落到地上的果子吃,隻有小羅綸不為所動,依然站在那裏。主人看到小羅綸的表現,深為讚賞,悄悄對他母親說:“你這孩子可真懂禮貌啊!”說著,主人從樹上摘下許多大果子,送給小羅綸吃。羅綸這才伸手接過來,口中還連連道謝。

一個幼童能懂得不是自己的東西決不能伸手去拿,這實在是難能可貴。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良好的品質是自幼養成的,惡劣的品質,同樣也是自幼慣成的。

由於家裏貧窮,小羅綸不能上學讀書,七八歲時,就上山砍柴、放牛。家境盡管如此艱難,他卻抱有大的理想,經常利用空閑的時間來讀書。當時他的遠大誌向不被小朋友理解,他們見羅綸讀書那樣入迷,都嘲笑他為“書癡”。

羅綸最感興趣的是經學,最崇拜的是聖賢之人,追求的是高層次、高品位的人生境界。他常說:“科舉考試並不能毀掉人,隻不過許多人自己毀掉自己罷了!”他對科舉製度,既不全讚同,又不完全否定。

知府很欣賞小羅綸的才華和品德。當了解到他家的貧苦後,就派人給他送來一些糧食、布匹,但小羅綸從不接受。

30.李耕廣采博學

李耕是我國獨樹一幟的著名畫家,傳有“北齊南李”之說,與齊白石相提並論。中國美協主席蔡若虹認為我國古典人物畫技法流傳至今,保持最完整者,唯李耕人也。

李耕自幼生活在一個民間藝術氛圍極高的家庭裏。

李耕的祖父李泰,聰明能幹,多才多藝。父親李步丹,擅長畫像,畫得惟妙惟肖,又善畫壁畫,懸臂提腕,揮灑自如。

李耕從小就有繪畫的極高靈氣,3歲時,他就能見啥畫啥,他能畫羊抵角、馬奔跑、驢打滾、雞長鳴……畫得雖然幼稚,卻形態逼真,顯露出才華。他5歲就能畫人物畫,家裏人:爺爺、爸爸、媽媽……看完戲,台上的人物生、旦、淨、醜都畫得姿態生動,栩栩如生。

“貧門出貴子”。李耕幼年時,家中十分貧寒,母親長病難醫,借了二百多元錢的債,無力償還,他的兩個姐姐,被迫送給人家當童養媳。他13歲那年,母親去世,家境更加貧困不堪,他隻好跟著父親浪跡江湖,賣畫度日。

五裏長堤,要建座風雨亭,他父子二人就在亭子中彩繪裝飾;山中修建廟宇,他們就在肅穆的大殿裏繪製壁畫。在流浪生活中,清茶淡飯,生活非常清苦。但這綠水青山,白雲彩虹,孤亭古寺,荒村野景,開拓了他的視野,陶冶了他的心情,給他提供了大量繪畫素材,也為他安排了得天獨厚的學畫、學詩、學文的環境。在這段日子裏,他除了跟父親學畫,還學習了《詩經》、《論語》、《孟子》等古典讀物。還跟廟裏的和尚學琴、棋、書、畫。小小的李耕廣采博學,揣摩品味,這都為他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