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終於成長為著名的洋務派的首領和英勇禦敵的愛國將軍。
40.魏源讀書數月不下樓
魏源,湖南邵陽隆回人,清代道光年間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我國近代聞名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19世紀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魏源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智慧超群,被譽為邵陽的神童。他讀書刻苦,博聞強記。凡他讀過的書,沒有不能背著默寫下來的。
魏源7歲那年,有一次,他在樓上剛看完一部書,覺得有點累,就下樓同一群孩子嬉戲。他們在樓下跑來跑去,東躲西藏,把一隻貓嚇了一跳。隻見這隻貓徑直地竄上樓。
孩子們覺得十分有趣,追趕著貓在樓上亂跑。突然,貓竄上魏源的書桌,“砰”地一聲踹倒了墨汁,把魏源剛看完的一本書汙染得不象樣子,幾乎無法辨認書上的字了。魏源十分惋惜。不過,不一會他好像若無其事的樣子,把那部被汙染的書放在一邊,取來一個新本子,當晚就把那本書背著默寫出來了。第二天拿著舊本子一對,一字也不差。
魏源9歲那年,他隨哥哥進城辦事。他的一位同窗好友張某托他買《府學應試文選》和《縣學應試文選》各一本。回家後,他隻交給友人一本《縣學應試文選》,對友人說:“很對不起,我帶的錢不夠用,隻幫你買了這本《縣學應試文選》,下次進城一定幫你買到。”
友人顯得有些不高興。魏源見了,牽著他的手笑著說:“張兄不要難過,幸好這本書我在城裏書市上讀過,還可記得許多。如果你急著用它的話,何不我背你寫,把它默寫出來呢?”
姓張的友人不相信魏源的話,以為他是同自己開玩笑。禁不住魏源的一再相求,張生隻好坐下來抄寫。這樣背寫了3天,一部《府學應試文選》重新寫了出來。
過了不久,姓張的朋友來見魏源,他興高采烈地告訴魏源,他們合作默寫的那部書同原書沒有什麼差別。姓張的朋友十分敬佩魏源的才能,稱魏源是“天才”。
魏源真的是“天才”嗎?如果不是,那麼魏源博聞強記的能力又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呢?
魏源生在一個世代做官的讀書人家庭。他的祖父、父親、叔伯都有功名,魏源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在外麵做官,所以他是由爺爺和二伯父教養大的。
魏源剛生下來時性情特別,很少嬉笑,常常獨自坐著沉思,顯得呆頭呆腦,有時提一些古怪的問題,家裏人以為他是個呆子。魏源的爺爺不認為魏源呆,爺爺十分鍾愛魏源,他常對家裏人說“這個孩子性情相貌不尋常,將來是會有異績的呀,不要用教養一般的孩子那樣教育他。”爺爺明白魏源發呆是在想問題,知道孫子外表平靜,腦子靈活。爺爺親自教孫兒讀詩書,對魏源要求很嚴格。
魏源的二伯父魏有邦此時剛好在家,他也常教育侄子。他不惜重金,尋訪名師,請到家裏來教魏源。
6歲時,魏源入了家塾,但他並不愛學習,玩心特大。一本《啟蒙三字經》念了10天,還吱吱唔唔半天背不出幾句。他的先生火了,拿起戒尺就打了魏源一下,戒尺打中了腦門,他當即昏倒在地。老師見狀,慌了神,隻好親自向東家說明原因並賠禮道歉。
魏源家裏人一聽氣就來了,說:“果真死了?這樣的蠢才,死了也不足惜。先生不要自責。”
不久,魏源漸漸地醒過來了。他環顧四周,忍受著疼痛,記起了剛才發生的事。當即他坐起來,對眾人說:“剛才我做了一夢,夢見我走到一條大河邊,看見河上有4隻大船,每隻船上都裝滿了書。不知怎的,正走著我肚子餓的慌,就拿船上的書吃了起來,已經吃了3船書,卻被母親的哭泣聲喚醒。”
從這以後,魏源立誌吃盡“三船書”,勤奮攻讀。白天他聽老師講課,夜裏通宵達旦地讀書。母親為了他的健康,常責令他滅燈就寢。他總是等到父母睡下去了以後才爬起來,在床邊的凳子上放一盞油燈,用一個方凳罩住,蒙上衣服,僅在向床的一邊留一小口,借著燈光讀書。書看到入神之處,他就數月不下樓,菜飯都由家人傳送。
一年端午節,家人送來一串粽子和一碟白糖,放在他的桌上請他過節。他頭也不抬,邊吃邊看書。等家人來收拾碗筷時,發現他滿嘴烏黑,像個雷公菩薩。原來他在吃粽子時,把硯池的墨當糖吃了。
書讀多了,魏源也就聰明起來了。9歲那年,魏源到縣城裏去考秀才。縣令喊到他的名字時,見他相貌不凡,有心考考他,就指著茶杯中的《太極圖》說“杯中含太極”,要魏源作對子。魏源想到“吃三船書”的故事,馬上脫口而出“腹內孕乾坤”。縣令對其才思敏捷十分驚異。
魏源12歲那年,當地有個不學無術的舉人,剽竊了別人的詩作。魏源發現後,當眾揭了他的老底。這個舉人惱羞成怒,尋機報複。
一個夜晚,舉人提著燈籠上門挑釁,他指著燈籠裏的蠟燭出了上聯,想難倒魏源:
油蘸蠟燭,燭內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看出了舉人的用意,當即靈機一動,應聲答出一聯:
紙糊燈籠,籠邊多眼,眼裏無珠
魏源機智地諷刺舉人“有眼無珠”,豈敢來戲弄我!舉人狼狽地逃走了。
15歲時,魏源中了秀才。19歲獲取了上京趕考的機會。進京後,他名氣很大,名聲在京師遠揚。但也不驕傲,依然努力讀書。
京師是個大地方,公私藏書很多。魏源利用一切機會拚命讀書。據記載,魏源進京後,幾個月不出來拜見老師和朋友。他的老師以為魏源病了,就親自去看魏源。老師一見到魏源大吃一驚,隻見魏源蓬頭垢麵、衣衫很髒,一臉倦意。先生愛惜地對魏源說:
“你為了讀書抄書幾個月不離小樓一步,實在可佩。但你不能不注意你的身體呀!”
就這樣,魏源終於成為我國有名的大文人。中年以後,魏源仍然刻苦攻讀,他學習西方的文化知識,在林則徐《四洲誌》的基礎上寫成了《海國圖誌》,成為我國近代了解西方的第一批中國先進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