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一見,心中明白,不等宮女稟報,便急忙走上前去,跪地拜道:“民女奉詔前來求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低頭一看,隻見那女孩眼如秋水,麵似桃花,文靜禮貌,說話動聽,高興地命宮女將她扶起問道:“真是個好孩子。說說看,你第一次進宮,我們又沒見過麵,你怎麼就斷定我是皇帝呢?”
那女孩道:“您不僅端莊美麗,而且氣宇軒昂,英氣逼人,皇冠上有紫色的王氣繚繞,這是除了皇上,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出現的啊!”
武則天一聽,更加感到她出語不凡。接著,武則天又考察了她詩書禮易方麵的學問,那女孩則有問必答,無所不通,還不時引用精辟的名言及曆史典故,以闡述個人的見解,眾人聽了都為她喝彩叫好。
幾天之後,那女孩子提出要和哥哥一塊回鄉。武則天感到她的確才華出眾,決定將她留在宮中,讓她的哥哥一人回鄉。於是,武則天在那女孩陪她散步的時候,便把自己的決定提了出來,並讓那女孩以送兄回家為題吟一首詩。
那女孩聽了,不由得潸然淚下,抬頭望一望空中,恰有一群大雁,列隊整齊,啾啾地叫著向南飛去,於是脫口吟道: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飛。
所嗟人異雁,不做一行歸。
女孩在這首詩中,前兩句借別路、白雲、離亭和正在凋落的樹葉等帶傷感色彩的景物,來表達她不願離開哥哥的那份依依惜別之情;後兩句則抓住空中的大雁借題發揮,說大雁都有同走同歸的自由,而我卻不能和哥哥同來同歸,真是人還不如雁啊!
武則天聽了,也感到他們兄妹情深,不忍拆散,便賞賜了那女孩許多金銀珠寶,令她和哥哥一同回故鄉去了。
30.歐陽修用荻練字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出生於公元1007年,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他才華出眾,是我國北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更以散文著稱,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學成就異常突出。
歐陽修出身於書香門第,又是官宦世家。他的父親叫歐陽觀,好讀經書,能詩善文,為泰州(今吉林省洮安東)州府。他的母親鄭氏,出身於江南大族,很有文才,也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女子。歐陽修剛剛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死於任上,沒有給他們留下什麼家產。孤兒寡母實在無法生活下去,鄭氏隻好帶著歐陽修及其妹妹,千裏迢迢來到隨州,投靠歐陽修的叔叔歐陽曄。待安頓下來後,鄭氏自謀出路,靠給人縫衣服維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母親很想讓歐陽修讀書,可是家中買不起紙和筆。母親華竟是個有文化的人,深知讀書對兒子前程的重要,所以,便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讓兒子讀書。
歐陽修家的住處,有一個大池塘,母親鄭氏常去池塘洗衣服。這一天,鄭氏又去池塘刷洗衣物,忽然發現一種叫荻的草,頂端像葦穗,可做筆毛用,可在地上畫字,於是便折下一些,拿回家中,代替毛筆,教歐陽修寫字。這就是典故“畫荻教字”的由來。
歐陽修天資超人,刻苦強記,不到兩年的時間,由母親用“畫荻教字”的辦法,學完了《詩經》、《論語》、《漢書》和《左傳》等十餘部經典著作,初步學會了寫詩和作文章。
有一天,鄭氏教歐陽修《漢書》,當讀到其中的《範滂傳》時,歐陽修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我若是範滂那樣的人,母親準許還是不準許?”
鄭氏則笑著回答:“你若能成為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成為範滂的母親嗎?”
範滂,東漢著名學者,年輕時以節儉有名,為官後以清廉著稱。這說明歐陽修在六七歲時,讀書就有獨到見解,而且崇拜曆史上的廉潔官員。
此後,歐陽修晝攻夜讀,又用了兩年的時間,讀完了家中的所有藏書。在這過程中,他最愛讀唐朝大文學家韓愈的書。他感到當時宋朝有些人寫文章,隻追求華麗辭藻,句子和句子之間講究對應,而內容卻空洞無物,有無病呻吟之感;而韓愈的文章,內容充實,說理透徹,雄奇豪放,變化曲折,文字流暢,主題明快,這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所以,他讀後常常感慨不已,激動地對人說:“學者當至此而止耳!”
意思是說:作為一個學者,如果寫文章能達到韓愈這個水平,就可以了。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就立誌要做像韓愈那樣的文學大家。
歐陽修在母親的精心培養和教育下,在立誌要做韓愈那樣的文學大家的目標激勵下,刻苦學習的自覺性越來越強,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嚴,求知的欲望越來越高。他感到,一天不吃飯、不睡覺可以熬得過去,如果一天不讀書,他便像生了病似的心煩意亂,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