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8

17.學生數學課上的學習方法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新課改的一個主要突破口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全麵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把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上應不斷滲入學法指導,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巧設情境,使學生願學

《全日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係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

問題可由教師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係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係統開始運轉。

比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課前開展“是小靈通”調查活動,走向社會了解人民幣的有關知識,並從家長那裏找些不同麵值的人民幣進行認識。通過活動,學生對人民幣的麵值、顏色、圖案、版別、防偽標誌等方麵有了感性認識。課堂上,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都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了解到的知識,通過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麵地掌握了本課知識。

誘思導學,使學生樂學

課堂教學時,要體現“兩主”作用,我們可用適當的手段對學生思路進行引導。但為了社會全體學生的主體性更充分發揮,心理潛能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我們沒必要“發”,而是誘導學生的思維,引導他我們自學。

利用“誘思導學”為後麵的教學過程做好鋪墊,學生整個認知係統被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就由最初的興趣萌芽狀態進入了主動探索理解新知識階段。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麵積”時,先提出“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麵積?”這一探索問題,學生思維就集中在麵積上,再利用小組探討、觀察等教學手段,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形變而麵積不變”上,讓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從而讓學生自主探索平行四邊形麵積的計算公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始終是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學生一直處於主動學習地位,體現了教育教學的價值。

引導評價,使學生會學

新課標對學生的評價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評價可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和“擇優棄劣”能力,能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故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必須改變教師獨家評價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自評價,最大限度地把評價權交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