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文科能力故事推薦8
102.中國古書“第一部”有哪些
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第一部韻書是《切韻》
第一部方言詞典是《方言》
第一部字書是《字通》
第一部詩集是《詩經》
第一部文選是《昭明文選》
第一部筆記小說集是《世說新語》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論語》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第一部斷代史史書是《漢書》
第一部曆史批評著作是《史通》
第一部兵書是《孫子》
第一部古代製度史是《通典》
第一部農業百科全書是《齊民要術》
第一部農業生產技術論著是《天工開物》
第一部植物學詞典是《全芳備祖》
第一部藥典書是《新修本草》
第一部醫藥書籍是《黃帝內經·素問》
第一部地理書是《禹貢》
第一部茶葉製作書是《茶經》
第一部建築學專著是《營造法式》
第一部珠算介紹書是《盤珠算法》
第一部繪畫理論著作是《古畫品錄》
第一部係統的戲曲理論著作是《閑情偶記》
第一部戲曲史是《宋元戲曲韻史》
第一部圖書總目錄是《七略》
103.什麼是“回環詩”
宋代文學家蘇軾和秦觀是好朋友。一次,秦觀出外遊玩,很長時間沒回來。蘇軾很惦記他,就寫信詢問他的情況。不久秦觀給蘇軾回了一封奇怪的信,隻見信紙上寫了14個字,排成一圈:
已暮賞
時花
醒歸
微去
力馬
酒飛如
蘇軾看後,連聲叫好。原來秦觀寫的是一首回環詩,詩中描述了自己在外的生活和情趣。內容是:
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104.標點符號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中國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古人寫文章一氣到底,沒有停頓。讀的人可就吃力了,甚至還會產生誤解。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可看出標點符號的重要,某校籃球比賽結束,裁判在黑板上宣布:“我校籃球比賽已經結束初二(1)班打敗了初一(2)班奪得了冠軍。”結果,兩個班都說自己是冠軍,初二(1)班同學說黑板上明明寫著“初二(1)班打敗了初一(2)班,奪得了冠軍”。初一(2)班同學說,不對,黑板上寫的是“初二(1)班打敗了,初一(2)班奪得了冠軍”。你看,不用標點符號,引出多大麻煩?
讀錯了還是小事,如果翻譯外國著作那就更加麻煩。清朝末年的文學家、翻譯家林琴南老先生就鬧過不少笑話。林琴南不懂外語,卻用文言文翻譯過150多種外國小說。他翻譯時苦惱的倒不是自己不懂外語,而是中國沒有一套統一的標點符號。特別是外國小說中的省略號,弄得他束手無策,隻得在省略號的地方寫上“此語未完”四個字應付一下。
古人也明顯地感覺到沒有標點符號的文章實在難讀,漢朝人便發明了“句讀”符號,語義完整的一小段為“句”,用“。”表示;句中語義未完,語氣可以停頓的地方為“讀”,用“、”表示。這樣,文章讀起來就比較方便了。宋朝人開始改用“,”“。”表示句讀。明朝人又進一步發明了人名號和地名號。有了這些符號便可以避免誤讀,但用於文章的表達還是遠遠不夠的。
1919年,國語統一籌備會在以上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通用的標點符號,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規定了12種符號,由當時教育部頒布全國。解放以後,出版總署進一步總結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於1951年9月刊發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作出了《關於學習標點符號用法的指示》。從此,標點符號趨於完善,有了統一的用法。
105.“您”和“她”是如何演變的
“您”在現代漢語中作為第二人稱的敬詞。不過,在古時候,“您”隻是一般的稱呼,並沒有特別尊敬的意思。
也有人認為“您”是從“恁”字演變而來的。“恁”在古時候是個常用的字,是“這樣”、“如此”的意思,有時候也被人借來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但是,並沒有明顯的敬意。南宋戲文《張協狀元》裏說:“有些錢,怎知奴便湊來助恁。”可見,用“恁”稱“您”,由來已久。
“恁”和“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並存的,“恁”可以表示多數,明朝文學家徐文長就說過“你每(們)二字呼為恁”這樣的話。“您”也可以表示多數,《五代史評話》中說:“您孩兒們識個什麼!”後來,人們終於舍棄了“恁”而專用“您”字。現代漢語中“您”不能再加上“們”合成“您們”來表示多數,就是從古代沿襲下來的。到了“您”由表多數轉向表單數,專用於“你”的意思時,就表示尊敬。近十幾年來,有些書上出現了“您們”的用法,不過,在口頭上卻不這樣用,人們仍習慣用“您幾位”來表示對不止一人的尊稱。商店裏營業員常說:“您二位想買點什麼?”
“她”在現代漢語中專指女性第三人稱。不過,在古時候,“她”的讀音和含義都與今天截然不同。《康熙字典》中說“她”是“姐”的古體字。這個字很少有人用,屬冷僻字,連1915年出版的《辭源》都沒有收錄它。
古時候,人稱代詞沒有性別之分。“五四”時期,人們開始用“伊”作為女性第三人稱代詞。但“伊”與“他”並用,有些人分不清,常造成混亂,且與口語讀音不同,人們覺得很不方便。1920年6月6日,劉半農在他發表的一篇題為《她字問題》的文章中指出:中國文字中要不要有個第三人稱陰性的代詞?如果要的話,就用“她”字。這個提議很快得到社會各階層的認可,因為“她”既能區別於“他”表明性別,又符合口語習慣,所以人們都樂於接受。
106.“中文”與“漢語”有什麼區別
“漢語”和“中文”是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漢語”是漢族語言的簡稱。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語以外,尚有蒙、藏、朝鮮、維吾爾等兄弟民族的語言,通常說的漢語,不包括其他民族的語言,但包括使用漢語地區的方言。
“中文”是中國語文的簡稱,它與“漢語”的區別,嚴格說來,漢語是指口講、耳聽的語言,“中文”還包括閱讀和書寫的內容。此外,中文也包括兄弟民族的語文,例如新疆大學就把維吾爾語專業課程設在中文係裏。
107.怎樣縮寫
高年級同學要求學會縮寫。什麼是縮寫,怎樣縮寫呢?縮寫就是將一篇較長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保留它的主幹,刪除次要部分,使它成為短小的文章。縮寫前先要認真閱讀原文,弄清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層次段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後根據文章的中心,決定取舍。縮寫後的短文,要保留原文的主要情節,體現原文的中心,千萬不能改變原文的意思。
縮寫的主要方法,首先是刪,就是要刪去那些與中心聯係不十分密切的內容,刪去次要情節和次要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刪去那些無關緊要的句子的修飾成分。
其次是要檢查一下留下的是否都是事件的主要發展過程和主要情節,是否都是主要人物的主要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是否都是與中心關係密切的主要段落、重要詞語。如果都是,還要進一步縮減,長的段落要再刪,長的句子也要進一步緊縮,要將長的變短,繁的變簡,盡可能地刪除那些不必要的字、詞、句、段。